現今香港年輕人是被寵壞的一代,總樂於打遊戲機、嘆空調、吃喝玩樂……反佔中者不理解學生為何願意連日捱熱浪、風雨之中堅持靜坐,霸佔天橋、馬路?市民事忙,平日連約吃飯、見父母都不容易,時間就是金錢,居然紛紛冒着非法的風險去佔中。這場被西方命為「雨傘革命」的示威,竟然有數以萬計港人去佔中,連發起人都感到意料之外。這也是中共自1989年六四事件以來,北京面對最大的一場示威危機。連日來我走訪佔中多個據點,甚至通宵訪談,試圖找出:究竟香港內部發生了甚麼事?積怨何以這麼深?為何觸發規模這樣巨大的抗爭運動?以下我梳理出對中國的十點反思:
一、中共一黨專政,港人不願由北京控制。中共經常說內地有民主,以民主集中制施行;西方批評其一黨專政,內地民主形式與國際相距甚遠。10月5日《人民日報》表明:「內地和香港在普選問題上也許會存在認識的不同,但在《基本法》框架下,這些不是民主與非民主之爭,而不過是對民主實現形式與落實方式理解的不同。說到底,中央才是香港民主最有力的支持者。」但佔中派強調,香港人需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施行一個可具替換性的民主機制,當不滿一個特首施政時,下屆便可以更換,而不是由北京控制,不接受選來選去都是「梁振英模式」的特首。因此佔中派要求:未來特首選舉必須容許公民提名,候選人不能經中央篩選才讓港人投票,否則當選特首仍是向中央負責。「最恐怖是這種假普選一旦實施,這個特首還說是港人認可的。」一名30歲從事互聯網業務的年輕人說。因而,北京須就未來香港特首選舉方式,作重新評估,如何讓特首更多向港人負責,以緩和佔中派(代表約半數港人)的憂慮。
二、言論空間堵塞,爆發難以預料的反政府示威。不少佔中人士認為,北京及香港政府冷漠,以堵塞交通的方式示威,一點兒都不覺得激進。 「之前已採取種種遊行、集會的方法表達,但當權者充耳不聞。」一名28歲年輕人坐在輪椅前來支援,他並說,親中或建制派因資源多、票數多,在議會內取得優勢,泛民也無法成功反映他們的要求。再說,香港傳媒愈來愈不可靠,言論偏靠北京。佔中派因而認為:「不惜以短暫的混亂,換來長遠較好的民主機制,不是值得嗎?」反觀中國,民眾不滿貪污腐敗,拆遷索賠、物價通脹、民族難融合……充斥着廣泛怨氣,內地已不時出現上訪混亂、放炸彈事件。北京須汲取佔中教訓,及時放寬紓解渠道,以緩和民怨沸騰爆點,避免出現大規模暴亂而觸及政權危機。
三、佔中展示世界一場文明示威,中國暴力鎮壓不可取。香港人文明、理性,在這次公民抗命的佔中運動充分展示出來。西方媒體報道,這獨特的示威只可以在香港發生。佔中首天,警方向示威者發放催淚彈,但沒有出現暴力反抗,路旁商戶也沒有被摔過玻璃窗洩憤。期間,多個馬路據點恰似無政府狀態,他們自設糾察維持秩序,自組人鏈避免衝突。學生在場並非嬉戲,物資部表明不餓不吃,垃圾還講究環保處理,於據點出入口有文明貼示。反而黑社會、反佔中人士被指責挑釁造成襲警、非禮女學生、傷害記者,甚至流血衝突。中國最害怕這種公民抗命示威形式在內地傳播,公民抗命主張打不還手,和平抗爭。內地民眾一旦模仿,將增添中國政府的管治困難。
四、中共官員拙於表達,討好民眾莫激化。中共當年依賴群眾運動起家,應懂得討好廣泛民眾才能贏取支持。但面對這場被西方媒體喻為「雨傘革命」的佔中運動,內地官方的言論令人感到有意挑起矛盾。10月1日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出席國慶酒會後,當回應連日來佔中運動觀感時說道:「太陽照樣升起」,有傳媒批評其藐視態度,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反駁說「有太陽亦不感溫暖」。《人民日報》至少連續七天發表文章批評,顯得強硬、冰冷,沒有迴旋的餘地。 10月2日中共撰文抨擊佔中者實施所謂「真普選」,「是向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挑戰」。 10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稱,極少數人想通過香港進而在內地搞「顏色革命」,那是白日做夢。當天佔中學生團體學聯便立即澄清,「佔中並非是革命」。
五、家長式管治落後,須重新認識新世代。不少家長認同:如今香港,並非子女孝順父母,而是家長孝順子女。一名女示威者說:「子女要出夜街、大學念甚麼學科,我已強硬不來。內地也要適應新時代,不能用傳統僵化方式對待香港人。」現今八、九十後出生的新世代,別具個性,不害怕權威,愈施壓,愈反抗。佔中首天,警方在金鐘施放催淚彈驅散,但年輕人更為氣憤,擴散到銅鑼灣、旺角等遍地開花。佔中第六日,旺角黑夜打鬥,黑幫介入,警方被指不執法,又放走疑犯,示威者義憤填膺,翌日佔中者更多。新世代據理力爭,不試過,不甘心。許多長者認為:佔中沒有作用,不會成功的,何必非法集會;但年輕佔中者認為:不佔中死路一條,抗爭還有機會。中國自八十年代實施一孩政策,新世代有其獨特個性,政府須重新了解他們的需要,才能予以有效管治。
六、追求政治空間,比經濟利益更吸引。「外面的人以中港經濟效益來利誘我們不佔中,但其實我們熱愛和平與自由,這些無須金錢便可獲得,何不追求呢?」一名浸會大學中文系學生的說法,反映了年輕人對民生、自由的熱愛。至於中產人士,在滿足經濟生活之後,也必然嚮往寬鬆的政治生活。窮人缺乏金錢,更依賴良好的政制改善民生。可以想像,社會上各階層人士對政治理想都有追求,中共不能只以經濟利益誘取支持,必須反思給予內地及香港更大的政治空間。
七、民生改善速度須跟上經濟發展。香港經濟顯得一片繁榮,但民間竟然怨聲載道,為甚麼?佔中者呼喊:「梁振英下台!」指責其政績在上任後一直搞不好:西九遲緩發展;開發東北與涉及財團利益;拒向王維基發電視台牌照擬封鎖言論自由;引入國民教育冀向學生洗腦;樓價高企涉地產霸權……。年輕人擔心樓價太高,未來生活無法改善;中產面對內地競爭,擔心裁員減薪;長者缺乏退休保障,住籠屋呎價租金貴過豪宅,執紙皮每月才五百港元。「我住在黃大仙,物價通脹,街坊對於餸菜加一元已感吃力。我自己則擔心租金年年加,每月存不了多少錢,憂慮沒有未來。」一名33歲音樂鼓手說。不少市民批評,香港經濟繁榮,最大得益者是地產商或上市公司,港人個體生活根本沒有改善。同樣道理,中國市場經濟建立起來,誰是得益者?老百姓的指控是貪官。因此,我們不能眼見表面的繁榮,更重要是找出看不見的困難戶究竟有多少,還要看民生改善的步伐是否與經濟發展成正比。
八、地方腐敗及國民外遊欠文明,須要加快改進。不少港人感受到中央不斷自我完善的努力,但是,佔中者無法接受香港大陸化,擔心香港文明受到腐蝕。「內地地方公安有案不查、報案不理睬,貪污腐敗不堪,現在徹查的地方貪官只是冰山一角。」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在旺角街頭發牢騷說。地方法治不彰,恐怕要一代人去改變,香港年輕人怎能耐心等下去?「香港廉潔,我們不喜歡內地腐敗的體制傳染過來;也不想內地遊客及新移民搞亂香港。他們不排隊,孩子隨處便溺。」另一名從事設計的市民表示要捍衛香港文化及核心價值。「中國國力很強,能飛上月球又能潛入深淵,但製造良好質量的奶粉就不行,地溝油又管不住,食品、藥物假冒違劣奇多……」總之,不少港人對內地管治不放心。
九、民間利用科技聚群,不遜中共傳統組織力量。現在信息科技發達,新一代利用社交媒體與友人溝通,一呼百應,集會迅速聚群。 「我看手機,朋友群呼籲金鐘告急,我便立即趕來。」一名男子在自發的流動論壇發言。新媒體也迅速傳遞信息,示威者能及時掌握及傳播。一名大學生說:「現在信息眾多,我們懂得比較及分析。但我認為現在中學生更醒目,擅於搜尋更多信息,不要以為他們不懂判斷是非。」北京嘗試控制這次佔中的信息,但人們總有辦法翻牆取得。可以預料,未來中國新一代掌握信息的能力更強。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去年已大力打擊互聯網信息,長遠能禁制下去嗎?
十、中國經濟走出去,「顏色革命」走進來?佔中派繫上黃絲帶,反佔中派繫上藍絲帶,黃藍勢成水火。北京強烈譴責香港這場「非法的」「顏色革命」,已動員官方喉舌連日發炮。作為一個國際城市,香港如此大規模的示威,不可能不獲國際廣泛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香港是中國內政,外國不能支持佔中。」但無論如何,歐美多國領導人已表關注,全球幾十個城市集會支持。反觀中國,內地人不能支持佔中,公安在中國多個城市拘留至少20人。據報道,北京宋莊藝術家丁酊、詩人王藏被捕;深圳市民汪龍9月28日因發布多條有關佔中的帖子而被捕。中國經濟崛起,與國際政經脈搏相連,但北京最擔心的是內部穩定,不要受境外政治思潮污染國民。「習近平在內地大力反貪已經四面受敵,反對派已伺機反抗。如果香港這場運動處理失當,一旦蔓延內地,對習近平領導班子將很不利。」一名來自四川的圍觀者對佔中後遺症感到憂慮,認為必須和平結束。
原文刊於 BBC 中文網,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