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Stop上演了一場好戲,股價一周內累積升幅以倍數計,散戶似乎戰勝大戶,難道市場的所謂定價權已出現了根本變化?
以往,或一直以來,市場的定價權就是強者愈強,機構大戶佔絕對優勢。一個社交群組,空前散戶力量,從GameStop的股價表現無疑反映定價權有變。炒慣港股的朋友,其實近十多年以來,也許一直見證著定價權的轉移;由歐美資金轉移至到中資資金,結果令到很多股份的估值超出外界認為的合理水平。可是,這股資金力量是相對性的,內地資金加快流入,歐美大戶未有加倉進場,結果出現了替補現象。
至於GameStop等一眾挾淡倉股,同樣是存在一個相對性的現象,那就是散戶不斷透過期權市場加入,惟大戶及對沖基金,基於多隻個股波動已超出內部可承受範圍,於是乎要退場。由於未存在或出現一場明顯好淡對決,沒有大撼大的情況,定價權轉移之說言之尚早。或者,當社交群組未來選一隻市值極大、指數佔比極高的重磅股,去做出反主流的市場操作,這才是更叫人期待的大茶飯吧。大戶不是傻的,對沖基金更是機靈,有時會想美股近期情況,散戶與巨人大戰,是否戲中有戲,局中有局的情況。兵不厭詐,與其直接硬碰硬,會否已有聰明人等,故意向對手拋出甜頭,要他們貪勝不知輸,再來次突襲?
不能否認,美股是比起很多市場都精彩,且帶更多值得思考問題。已經有評論形容為一場市場民粹活動抬頭,甚至視為對抗金融市場長期不公平的一次重要預演。愈多這類形容,某程度上間接地越愈加這類活動的認受性,皆因不少人都認同,對抗不公就是正義。上周,個別股票平台暫停部分股份的買入,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公平操作,為甚麼散戶不可以買,大戶卻能夠繼續出入自如?
當然, 現象歸現象, 一眾挾倉股的出現,既可以美其名是市場民粹,對抗不公,但說到尾,投資市場從來就是勝者為王,哪會有絕對公義、公平的存在。在不存有偏頗及符合規管的前提下,監管機構應放手任散戶及大戶來一場對撼,市場的真理就是定出輸贏,而非任由幾隻原本寂寂無聞的股份,為市場帶來任何更多的不公平,製造更多的道德高地,令更多投資者以為理直氣壯,其實卻墮入更多陷阱與危機。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