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受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所影響而轉冷,寒冷天氣警告生效,多區最低氣溫更只得10度或以下,大帽山頂氣溫更曾經跌至零下2.5度,並出現結冰現象。寒流襲港,寒冬難捱,我們可以怎樣保暖同時為地球着想?
室內保暖有道
明明把門窗都關上了,但室內總偶然有一股冷冷的風吹來?這有可能是從門縫或窗隙溜進的冷風,貼上門縫貼或將舊衣剪成的布條可阻隔外來冷風,亦可減低室內暖氣流失。另外不少家居和辦公室都使用落地玻璃設計,唯玻璃的導熱性(thermal conductivity)良好,冬天時散熱快,有許多熱能從玻璃散失,除了選用保暖性能較好的玻璃外,也不妨於日光充足時打開窗簾,讓陽光照進室內,提高室內溫度,日落時再將窗簾合上,減少熱能散失,亦可使用較厚的窗簾加強保暖效果。
暖風機、暖爐體積小,比較適合窩居?還是冷暖空調一機兩用更好?就節能而言,如供暖程度一樣,冷暖空調採用熱泵(heat pump)裝置,利用壓縮機原理根據空間的溫度製熱供暖用,將室外的熱能帶入室內,在出風口吹出暖風,為室內供暖,相比以電發熱的暖風機、暖爐消耗較少電量。
外出衣物保暖小貼士
衣服愈多、愈厚,愈可以保暖?近年興起「洋蔥式穿法」,顧名思義即穿搭多層衣服,再視乎環境溫度脫去或穿上外層,如將衣物分為3層:可吸濕排汗的保暖內衣作內層、保暖的毛衣或衛衣作中層及羽絨外套作外層;以及後來的「玉米式穿法」,只穿「洋蔥式穿法」的內層或中層,再在外層加上較厚重的長版防風外套,到溫暖的室內將外套脫下即可,減少「翳焗感」,穿上的衣物也相對較少,但不及「洋蔥式穿法」保暖,可視乎個人需要、當日天氣等因素決定哪種保暖穿法。
DIY暖包簡單又環保
除穿厚衣保暖,暖包亦是不少人的冬天必備品,暖包一般可持續發熱8小時或以上,但拋棄式暖包用完即丟,為堆填區造成負擔之餘,內含的鐵粉等成份也會污染土壤與水質。有回收業界人士曾表示暖包的回收工序並不複雜,回收商只要用磁鐵把鐵粉吸出,便可回收再利用,唯礙於成本、經濟效益以及缺乏政府資助下,暖包回收無門,循環再造的出路遙遙無期。
想更環保,當然要源頭減廢,除了轉用可重用的暖水袋、充電式暖包,亦可自製天然環保暖包,利用縮水或失去彈性的襪子或舊衣碎布做袋子,再裝入黃豆、紅豆或玄米等穀物,最後縫上尾端,將做好的暖包放進微波爐加熱約1分鐘至1分半鐘,便搖身一變成為暖包。這款暖包發熱時間雖然較短,但勝在冷卻後可再加熱,可重複使用至穀物變質為止,使用壽命比普通暖包長,加熱後更會散發穀物的微香,不失為環保之選。
天氣持續寒冷,大家不論在家中或出外都要注意保暖、着多件衫,關心身邊朋友和長者,若「執屋」時清理家中衣物想「斷捨離」,比起一般將回收衣物送至東南亞地區的舊衣回收箱,可考慮將衣物交給關顧本地無家者、難民及低收入家庭等基層人士的團體,將舊衣送到有需要人士手上,分享溫暖,一起捱過凜冬的艱難時刻。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