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多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近年來隨着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這都讓民眾對於大腸直腸癌聞之色變。
若仔細端台灣癌症登記報告可以發現,大腸直腸癌雖為十大癌症之首,但在十大癌症死亡率卻位居第三名,也就是說,最常見的大腸直腸癌,死亡率並非最高,這代表着大腸直腸癌在預防和治療上已相當成熟,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大腸直腸癌是可行的。
一位55歲的女性病友,完全沒有任何腸胃道症狀,只因在癌症篩檢中檢驗到糞便潛血篩檢呈現陽性,進而到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求診,再依照腸胃內科醫師建議後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發現在大腸及小腸交界處的迴盲瓣上有一顆大型息肉,經由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完整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的腺瘤,可見在息肉尚未癌化時作處理,是大腸癌篩檢早期預防性治療的良好範例。
大腸癌的症狀
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幾乎不會有症狀,隨著疾病的進展,症狀因大腸直腸癌發生位置而有所不同,其中若病灶出現在左側大腸,因為靠近肛門及直腸的遠端腸道,經常會有明顯的腸道症狀例如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及裏急後重等;然而若病灶出現在右側大腸,則因位置較深,通常血便不明顯,而是以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表現,此時通常是較嚴重的階段,因此右側的大腸直腸癌通常被發現的時間較晚。
危險因子
什麼樣的族群較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呢?大腸直腸癌和飲食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其中高油低纖維、紅肉的飲食習慣以及抽煙都是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此外,隨着年齡的增長,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一般來說,50歲以上風險大大提高,所以台灣的國民健康局的糞便潛血篩檢便是從50歲開始。若有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由於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我們會建議40歲以上,就必須格外留意腸道的健康。
綜合來說,基因雖無法改變,但後天環境可從飲食及生活習慣着手,除了避免抽煙之外,選擇低油高纖的蔬食,是相當不錯的防癌選擇。
糞便潛血篩檢
國民健康署推動的癌症篩檢中,即包括針對50歲至75歲的民眾接受大腸直腸癌的糞便潛血篩檢,在十幾年的篩檢經驗顯示,當糞便潛血篩檢呈現陽性的民眾,20位就有一位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而三位就有一位可能有大腸息肉,由於大腸直腸癌大多會從良性的息肉演變而來,所以當糞便潛血篩檢呈現陽性的民眾,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除了排除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可能,若發現大腸息肉,則可以作預防性的切除,避免息肉進一步癌化為大腸直腸癌。這也是預防醫學中心會推動腸胃道健康檢查的一大因素。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一位62歲女性患者,她因為發生血便已有三個月之久,且體重明顯減輕十幾公斤,才到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就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在乙狀結腸處有明顯的腫瘤,經切片證實為大腸腺癌外,在肝臟也發現腫瘤轉移,診斷為大腸癌第四期!所幸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技術進步,在內外科合作下,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將乙狀結腸腫瘤完整切除;由肝膽腸胃內科醫師應用射頻燒灼術將轉移至肝腫瘤完整消融,病人接受術後化學治療下狀況穩定已無新病灶產生。
均衡飲食定期檢查有效預防腸直腸癌
儘管大腸直腸癌是盛行率高的癌症,且隨着飲食西化及年齡老化,可預見未來罹患人數將持續增加,所幸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及治療已經相當成熟,除了均衡飲食,養成低油高纖的蔬食習慣,定期接受大腸鏡健康檢查,將可能成長為大腸直腸癌的息肉切除,是不錯的預防策略!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