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市民減少外出用膳,連帶有「濶佬茶室」之稱的名店生意也受影響。近日在舊書堆裏撿出《陸羽茶室歷史回眸》這本舊書,沏了一壺普洱茶,寒夜裏一邊享受茶香,一邊回眸陸羽茶室歷史,一樂也!
早年很多粵劇名伶都喜歡到陸羽茶室品茗應酬,這些大老倌包括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何非凡等,編劇家南海十三郎亦是座上客。原來陸羽守門口的印度「阿星」同南海十三郎有很大關係,沒有十三郎就沒有「阿星」的出現。根據陸羽茶室出版的《陸羽茶室歷史回眸》一書記載,南海十三郎替薛覺先編寫了《心聲淚影》後聲名大噪,譽滿省港澳,深受老薛賞識,以上賓禮待,十三郎到陸羽任飲任食,全部由老薛找數,南海十三郎後來精神失常,在中區一帶流浪,仍經常進出陸羽。1960年6月初,十三郎到陸羽找尋某報記者,記者不在場,十三郎失望之餘竟將茶室的訂座牌撕爛才離開。為免其他貴客受到騷擾,陸羽特別聘請包頭的印度人守門口。6月中十三郎重返陸羽,「阿星」阻止他入內,糾纏間十三郎受傷,此事成為報紙新聞,十三郎從此便沒再在陸羽出現。「阿星」守門口這個傳統,陸羽堅持到今天。
陸羽茶室開業至今近88年。1933年農曆5月19日,做錢莊東主助手的馬超萬,和在石塘咀共和酒樓任職經理的李熾南,於中環永吉街6號創辦陸羽茶室,上址原是協大銀舖,銀舖老闆周仲鵬後來也加入為股東。陸羽一開始就走高檔茶室路線,一般茶樓茶錢每位4仙,陸羽收6仙。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金銀買賣和外幣找換都集中在永吉街附近一帶,陸羽茶室自然成了金融業界聚腳地方。七十年代華資實業家、地產商相繼冒起,這批早年茶客都成了陸羽忠實擁躉。
1975年陸羽永吉街舖新業主要收回單位重建,恰巧附近士丹利街24號得勝酒樓找人頂讓,陸羽承頂後便遷到士丹利街重組成為有限公司,並得到霍英東、郭得勝、王寬誠、何添、何賢等近20名熟客富商投資。1990年陸羽所在的興隆大廈放盤,陸羽購入一半業權,並將大廈改名為陸羽大廈。幾十年來,陸羽的股東一直是原來一班人,老股東去世後股權便直接由其家族代表承繼,每年繼續分享優厚的股息。陸羽茶室很有歷史感,它所在的史丹利街24號,曾經是孫中山革命黨的基地,1900年孫中山委託助手陳少白在上址開辦《中國日報》宣傳革命,報社並一度成為革命黨總部。
侍應態度傲慢
陸羽茶室除了茶靚點心正之外,侍應態度的傲慢也是遠近知名。陸羽一位股東向筆者解釋,一班富貴熟客幫襯了幾十年,而且指定每天都要坐同一位置,枱少熟客多,生客只能向隅。股東還講了一個連首富李嘉誠也被待慢的笑話:某天,陸羽收到一個電話,對方說「長實李先生要來飲茶,請留一張枱」。聽電話的夥計沒問清楚是哪位李先生,反正姓陳姓李都一樣,不是熟客不留位,隨便應應便掛了線,當然沒有留位給「李先生」。不久,稀客李嘉誠真的駕臨陸羽,此時地廳只有大堂中央有一枱,李先生既然不介意給人眾目睽睽行注目禮,只好屈就一下。
陸羽茶室有說不完的故事,建議大家到圖書館找本2010年出版的《陸羽茶室歷史回眸》看看,書中除了有很多人物故事,當然少不了有多款名菜介紹,例如霸王蓮子鴨、炒蟹黃桂花翅、鷓鴣粥燕窩、脆皮糯米雞、杏汁燉白肺……看圖也食指大動、垂涎三尺。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