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一種情感的交流與連結。佛教藝術注重傳播佛教(覺者教誨)的義理,旨在創作出令人產生喜樂與平安的作品。更甚者,令人對佛教的義理有所啟發,繼而朝向成為覺者的道路上邁進。
佛教藝術源遠流長。從公元前五至六世紀的「無佛像時代」,發展到公元一世紀左右的「佛像時代」;以致佛教信仰從發源地印度流布各地,佛教藝術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這股佛教藝術創作的熱情與動力,至今仍活潑地持續著。
今年,中華智慧管理學會與光明王密教學會攜手合辦佛教藝術作品展II,向大眾呈獻超過80件佛教藝術作品。當中的佛教藝術創作者,包括光明王密教學會大僧正釋徹鴻、藝術家譚寶碩老師等。藉此良機,率先為大家介紹其中幾位佛教藝術創作者的作品。
光明王密教學會大僧正釋徹鴻以「種子字」寫成《佛頂尊勝陀羅尼》。種子字是密教代表佛、菩薩的梵文音節字母。每個種子字都蘊涵着深邃的義理,代表特定本尊(楷模、典範)的德行,提醒修持者莫負寶貴的生命,活出成為一位覺者應有的風采。
入法界藏 智無差別
藝術家譚寶碩老師為是次展覽,創作了一系列書畫。其中一幅作品題上「入法界藏 智無差別」,該經句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的〈世主妙嚴品〉。佛教最根本之目的是令人成為覺者。《華嚴經》切入人們的煩惱根源,旨在喚起讀者由自身做起的自覺力,去掃除妄見、強健心靈、投入生命、依循宇宙法則全面開發潛能;從而感召旁人,共同建構和實現宛如飾以繁花、妙趣充溢而又高尚莊嚴的日常生活。
除了傳統的書畫之外,是次展覽也包括了近十數年新興起的禪繞畫(Zentangle)。中華智慧管理學會副會長劉綺玲女士,就以此新興的繪畫手法來表達她領悟到的禪趣。禪繞畫的特點是創作過程中沒有打稿和修稿的必要。即使畫歪了也繼續畫;讓每一點一筆,都原原本本地成為作品的內容。這恰似人生,一步一腳印;行者每走一步,都會成為生命故事的內容。
從古至今,佛教藝術不光在二維的平面上領風騷,於三維的立體創作上也碩果豐盛。承襲歷史悠久的陶瓷藝術,張少強先生(玄蒔阿闍梨)創作了一組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的陶器。黏土被捏塑施釉火燒後,變得結實且防水,恰似人生必經磨鍊才能成大器。這組陶器上寫着的梵字,分別代表「始無妙有中空,吾我大空中道」、「物心一如同體理,理智不二大悲智」以及「智火燒不淨,煩惱即菩提」義。
佛國(覺者的神聖國度)乃自心所現的現實世界。真言宗向以曼荼羅助修行者觀想佛國的構成。為了是次展覽,陳漢全先生(玄朔阿闍梨)不僅繪製出象徵宇宙森羅萬象的金剛界曼荼羅與胎藏界曼荼羅,還靈活結合各種物料,創製別樹真言宗藝術風格的作品。其中,「阿」字五點具足就結合了幾種物料,賦予一塊行將報廢的浮木全新的價值。這件作品是由已經除菌防潮處理的浮木,嵌入以陶瓷燒製並貼上金箔的梵文種子字「阿」而成。這件作品提醒修行者,要如《妙法蓮華經》的〈常不輕菩薩品〉所教,不以凡夫而輕視之去對待世間的人與事。萬物皆有其用,修行者要做的事,就是令世間一切事物發揮妙用、創造價值。
是次展覽的展品內容豐富,包括種子字、書畫、攝影、陶瓷、香道、花禪等。想在喧囂的城市裏,找上一個方便又舒適的空間,來沉澱紛擾的思緒,並展開一段洗滌心靈之旅,歡迎蒞臨佛教藝術作品展II。
!doctype>佛教藝術作品展II
開幕典禮:2021年8月25日—下午1時15分
展期:2021年8月25日至27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30分;2021年8月28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地點: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4樓展覽館
費用:全免
查詢:[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或致電2485-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