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紐時》撰文前瞻中美關係:競爭合作有可能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中美兩國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的議題來發展「競爭合作」關係。《紐時》更指傅瑩的文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關於拜登當選總統的唯一官方聲明」,因此值得刊登。

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與副總統賀錦麗,當地時間24日在特拉華州率領多位內閣人選會見傳媒,表示將重塑美國外交政策及國家安全之際,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駐英大使的傅瑩,在《紐約時報》撰文,坦言過去四年,中美關係受到嚴重損害,雙方都表達了許多不滿和關切。美國認定中國要爭奪世界霸權;中國人看到的則是美國處處阻擋中國前進和民眾追求美好生活。她認為,即使兩國競爭不可避免,也需要合作管控好;兩國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的議題來發展某種「競合」關係。

這篇題為〈中美之間「競合」關係是有可能的〉(”Cooperative Competition Is Possibl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的文章指出,中美雙方似乎都確認對方是錯誤的一方,只要一方提出倡議,總會被另一方視為對自己利益的損害。傅瑩指出,例如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在促進更多的經濟增長和更大的互聯互通,但美方則視之為謀求地緣政治主導的一種戰略。

她又表示,接觸過許多曾經在美國留學的中國青年企業家,他們現在被美國視為「安全威脅」,這使他們感到很困惑。將人文交流政治化的做法,令很多人擔心曾經惠及雙方的紐帶還能否再現活力。

中美一旦衝突 將是歷史悲劇

傅瑩強調,中國無意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也不會擔心美國改變中國的制度。然而,中美兩強若因誤判而滑向衝突,將是歷史的悲劇,必然損害兩國的根本利益,許多企業以至普通民眾都會付出代價。

她指出,中美兩國政府都有各自重要的國內議程需要關注,即便競爭不可避免,也需要合作管控好。兩國是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來發展某種「競合」(競爭與合作)關係的。

對北京而言,傅瑩認為,重要的是傾聽和解決在華美資企業提出的合理要求,比如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網絡安全及隱私。「中國一直在這些領域作出努力,不斷完善法律、從嚴執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剛通過了對著作權法的修改,其中就包括了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等內容」。

至於美方需要做的,她認為應該給在美經營的中國企業提供公平的環境。「美方對華為在尖端領域擁有優勢的恐懼,不應由政府以霸道的方式表達,這樣做不僅傷害有關企業,也阻礙了人們從新技術進步中獲益。美國政府應該做的是鼓勵自己的企業與華為開展合作和競爭」。

她又認為,美方以國家安全為由,試圖禁止社交平台TikTok的做法也是很不公正的,「美方未能公開證明其所謂違反安全的說法,而TikTok卻承諾要遵守美國的所有法律和規則」。

傅瑩指出,美方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打壓中國企業的論調,在中國人看來是很虛偽的。因為「中國在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引進了各種西方技術,也歡迎美企進入中國,這並沒有妨礙中國維護國家安全」。所以,「如果雙方能夠進行平等坦誠的談判,應能為長久互利交往奠定堅實的基礎」。

奉勸美國不要干涉他國內政

在政治領域,她認為,美國早該放棄干涉他國內政的習慣。「多年來美國的全球干預行為屢屢碰壁,例如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華盛頓應該從中汲取教訓。「美國擔心外國干預自己的總統大選,那麼是否也應能理解為何他國對美國的干預如此敏感」?

傅瑩說,美方指責中國的制度或者針對中國的國內政策而採取行動,令中方反感;中方也需要更加主動地向外界提供第一手資訊,讓外界更好地了解中方的立場和所作行為的理由。「中美應當相互尊重、承認雙方政治制度不同,從而求同存異,營造更加和平的氛圍」。

她承認,中美雙方都有責任維護和保持亞太地區多年來所享有的和平、安寧局面。但「美方需要尊重中國人對國家統一的信念,不要在台灣等問題上挑戰中方,或是介入南海領土爭議」。

她質疑,「美方漠視中國在台灣和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的關切,不能不讓中方懷疑其動機何在:美國是否想幫助台灣實現獨立,是否想在地區爭議中選邊站,幫助其他爭議方,要像過去的帝國主義者那樣欺侮中國」?

傅瑩建議,為了避免誤解和「擦搶走火」,中美軍方可以在戰略層面開展對話,以建立有效管理潛在危機的機制,找到和平共處的辦法。

她指出,1990年代末期中美就建立了海上安全磋商機制,後來還建立了處置海空意外相遇的規則和平息可能發生的危機的熱線系統。近年兩軍建立了重大軍事活動相互通報機制。現在需要的是坦誠交談,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意圖和培養信任感。

她強調,中美全球合作的空間和需求都很大,最緊迫的是合作抗擊新冠病毒。她認為,應鼓勵中美兩國科學家盡量發揮相互交流和聯合研究的潛力。中美在疫苗研發方面都有豐富的資源,如果兩國能夠攜手令全球能夠輕易獲得疫苗且容易負擔,整個世界都會獲益。

至於其他全球議題,例如氣候變化、經濟穩定、數字安全、人工智能管理等,也都需要中美兩國引領全球協作來應對。傅瑩強調,中美如能攜手與其他國家同心協力應對這些挑戰,多邊主義將繼續為人類進步帶來希望。

《紐時》指傅瑩被視為溫和派

《紐約時報》社論版執行主編金斯伯利(Kathleen Kingsbury)也另外撰文,解釋刊登傅瑩文章的理由,是因為其「內容和言外之意」能讓美國人「得以深入了解2020年北京的想法」。同時,「傅瑩是中國政府中的重要人物──比她的頭銜所表達的重要得多。她是中國地位最高的女性之一,普遍被視為溫和派」。

同時,金斯伯利指傅瑩的文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關於拜登當選總統的唯一官方聲明,超越了一般陳腔濫調」,因此《紐時》認為它值得發表。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