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沈祖堯、管喬中:不保持社交距離,第四波疫情就會到來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管喬中先生一同討論新冠肺炎抗疫之路。

灼見名家舉辦六周年論壇。大會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教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管喬中先生,進行小組對談,討論抗疫長征之路。對談由資深傳媒人陳景祥主持。

袁國勇:不保持社交距離,第四波疫情就會到來

袁國勇表示,控制不了源頭,疫症始終會回來。2003年,以為果子狸是宿主,最後發現是中華菊頭蝠,這種蝙輻跟中東呼吸綜合症和新冠病毒都有關係,政府一直支持研究很重要。

李心平教授主張港大建深圳醫院,當時受到很多人反對。但如今我們在深圳發現首個人傳人的家庭個案。在1月10日發生,後來發表在《刺針》雜誌。深圳是前哨,香港最早進入戒備狀態。

之後,郵輪世界夢幻號爆發群組感染,用深喉唾液測試很快便解決問題,現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採用。

在戴口罩的問題上,很多感染者都與不戴口罩的場合有關。所以,袁國勇強調,戴口罩的保護作用應該沒有錯。

飛沫傳播,距離愈遠愈能避免,所以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兩者都很重要。每人都戴口罩是最有效的做法。新問題要有新方法解決,檢驗病毒不是侵犯人權,不是政治,而是要阻斷傳播鏈。

機場檢測到的只有0.35%,但醫務所檢測到的達到0.75%,所以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第四波疫情就會到來。

袁國勇表示,控制不了源頭,疫症始終會回來。
袁國勇表示,控制不了源頭,疫症始終會回來。

沈祖堯:新冠病毒不會完全消失

新冠病毒與沙士是不同,首先是社會警戒提高;第二是致命程度不及沙士,很多感染者病情不重,也較難預防。

沈祖堯相信,新冠病毒不會完全消失。歷史上的重大傳染病,例如鼠疫(黑死病),60代人以後仍然存在。

香港發現傳染病的歷史很早,但現在內蒙古仍有鼠疫,全球逾億人死亡;第二是天花,殺了全球逾3億人,後來才發明疫苗,1796年發明疫苗後200年,聯合國才宣布天花消失;第三是霍亂,到今天每年仍奪走十多萬人的性命;最厲害的是流行性感冒,1918年世界大戰末年,很多軍人感染,因此戰後因「西班牙流感」而死的男性很多,戰後變成女多於男,影響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奪去5000萬至1億人口。1960年代的「香港流感」也奪去全球百萬人性命。就算輝瑞有疫苗,也不代表病毒會很快消失。

2003年沙士的教訓太深,傳染病在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危險,政府對研究的投入十分重要。內地封城政策很多不理解,但事後證明不封城更糟糕。

沈祖堯表示,市民大眾要合作,戴口罩、不到人群多聚集的派對、少上街,合作才能防疫。科學能力和證據、政府措施和民眾的配合很重要,世界再不一樣,我們要有新的方法適應新的世界。

沈祖堯相信,新冠病毒不會完全消失。歷史上的重大傳染病,例如黑死病,60代人以後仍然存在。
沈祖堯相信,新冠病毒不會完全消失。歷史上的重大傳染病,例如黑死病,60代人以後仍然存在。

管喬中:全國防疫最好是廣東

管喬中表示,如果沒有香港大學前校長鄭耀宗教授等人的幫助,凱普很難成事。

凱普主要在潮汕抗疫,例如武漢一家人逃到潮州,政府立即收留,觀察、檢測,很快就治好他們。潮州、汕頭、揭陽沒有死亡個案。全國防疫最好是廣東:一、對全部外來人口要檢測,外來工人先檢測,所有工廠都要做。同時,所有入醫院的病人,無論是什麼病,都要先檢測新冠病毒,儘管凱普同事都很辛苦,到現在共檢測400多萬人,約58人陽性,也算有成就感。

對於後疫情時代的新秩序,這個疫情是會記入歷史的,如果疫後大家合作,會開創一個新時代。

作為「香港種子」的汕頭人,看着共和國一路。走來,開放改革40年變化太大了,甚至往日「最失敗」的教育和醫療,現在都變得很好了,所以我們不能永遠戴着有色眼鏡去看自己國家的發展。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管喬中最後以唐代羅隱的詩作結。

管喬中表示,如果沒有香港大學前校長鄭耀宗教授等人的幫助,凱普很難成事。
管喬中表示,如果沒有香港大學前校長鄭耀宗教授等人的幫助,凱普很難成事。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