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未來與未來的教育

學習方法和教學工具的創新並沒有改變教育的本質,尤其是承傳人文精神方面的要求。展望未來,科學科技的創新是不會停下來;相信科技創新帶來的進一步發展,將仍然是以改善學習方法和教學工具為主。

出席了一個網上研討會,大會主題是人文精神與科學創新教育。講員的精闢高見除了回應研討主題的重點外,亦令參與者有機會反思教育、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本文就此作出少許回應。

現時的教育

學習並非人類獨有的能力,但只有人類因為擁有語言和文字作為承先啟後的工具,把學習所得可以流傳於後世;因而發展出教育系統和諸多教學方法。基於跨代經驗累積和人類大腦發展孕育出來的抽象思維能力,令人類在各個學習領域上都有創新發現和發明;這些科技發展反過來令人們擁有更好的學習工具。

這就是現在的教育,可說是包羅萬有的。

社會認同每個個體需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成為社會極為重視的一環。近代基礎教育除提倡發展學生與生俱來的各種能力外,更要培養多種共通能力,同時關注學生在接受教育後的後續發展,即是把生涯規劃與教育重構起來。這全是為了回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科技創新和創新教育

科學上取得的成就加以轉化應用,成為改善人類生活的科技。學習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科技用於教與學上是必然的。最近幾十年因着科技創新而令教學過程得以改善、新式化,學習上的某些障礙亦因而得以紓緩。

學習方法和教學工具的創新並沒有改變教育的本質,尤其是承傳人文精神方面的要求。展望未來,科學科技的創新是不會停下來;相信科技創新帶來的進一步發展,將仍然是以改善學習方法和教學工具為主。

隨着世界各地教育朝向STEM變革,創新教育成為熱門的詞彙,詞彙中的創新也變成教育發展的焦點。

創新能力可能是天賦的,但心理學研究亦認同創新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得以提升。傳統華人教育並不太重視創意培養,甚至可以說是慣於扼殺創新。最近本地教育界提倡給予更多空間,培育學生的創意,亦要接受他們的新意念;業界推出更多活動和比賽,藉此激發學童的創新思維。相信這也是教育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領域。

教育的未來,未來的教育

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看,教育未來的發展必須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社會的建構是基於人群的聚集,人文精神和德育培育也不可以輕放。隨着科技飛躍地發展,人文關顧和價值判斷的培養可能比以往任一個時代來得更重要。

相對比較之下,由於有了更強更新的教育科技工具的支持,知識的吸取和學科資訊的學習在未來教育系統內,比重或許可以略為降低。當中假設了學生有足夠的自學能力,可以從資訊海洋中蒐集知識,加以應用和持續發展新知識。因此未來的教育亦需要重視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終身學習的武器。

未來的教育重點,仍然離不開均衡課程中的五育,即是德、智、體、群、美,或從中細分出來的靈育。不過,比重與以往有所調節,不應過分追求智育成效,學科中與人文關顧和創新能力相關較大的部分應予加重。

鑑於網絡發展和人工智能在短暫的未來,會有長足的成就,把這些科技成就應用在教育上,將令到學習有很不一樣的改觀。但教育的內涵並無重大的差異,只是學習過程的面貌或有所改變。

如何令社會關注於人文關顧、價值判斷、創新能力、自學能力這些重點品質上的培養?

發展未來的教育時必須深切思考這個問題,包括在學校的運作、課程的發展和設置、學習評估的機制等予以配合。同時也要認真處理教育之於社會和之於個體的平衡取捨。

黃冬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