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健:港人命運如螞蟻?唯靠創意換新天

馬雲崛起與生存之道,唯靠創意。在國進民退、黨領導一切、一切權力歸中央的大格局下,他是否仍能適者生存,對香港人也有參考價值。

螞蟻上市急剎停,《施政報告》急剎停,民主派議員被DQ。這幾件看似互不關連的事件,編織出一個當前中國政治的模式:隨着權力愈來愈集中,掌權者愈來愈專權,決策可以隨時反覆,背後有政治計算和角力,也有利益分配和爭奪。

四位被DQ的民主派議員在今年7月報名參選立法會時,已經被取消參選資格。如此富有政治考量的決定,當然不會是個别選舉主任的個人決定。但到8月人大常委決定上屆立法會任期延長一年(或更長)時,並沒有同時取消這四位議員的議員資格。當時盛傳是林鄭月娥力爭整個立法會過渡,但最近人大常委決定DQ四位議員時,則明言是應林鄭的要求,要她揹上黑鍋。如果説這是引泛民入圈套、先縱後擒的陰謀,也許太高估中共的籌謀能力。更大的可能是中共內部對是否讓四位議員延任意見紛紜,林鄭當時主張全體議員過渡,為中共最高層接納。但有其他權力系統不同意這個做法,過去兩個月繼續力爭DQ這幾位議員,終於「成功爭取」。他們不單是打了林鄭的臉,還要在人大常委的決定內明言她是倡議者,令她不能再私下放風卸責或者領功。

DQ議員一事是林鄭權位下沉的最新案例,與之前的《施政報告》急剎停是異曲同工。今時今日,林鄭籌備《施政報告》,不會事先不聽取中共相關官員的意見。急剎停多數是因為不同權力系統和利益集團有爭抝,角力到最後一刻,拍板話事的人贊成《施政報告》要剎停。而剎停之急,令林鄭找一個好的理由來保存顏面也難,慌忙中表示自己會在10月底去北京與相關部委商討《施政報告》。其實10月底剛好是中共舉行五中全會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有時間招呼林鄭。林鄭無法成行的同時,最難堪的是隨即有人放風説根本沒有人邀請她,盡量令她無地自容。

表面上看,集權和專權令決策更有效率,其實長遠效果剛剛相反。當事事都是往上推才能有決定時,決策中心一定超負荷,而在缺乏分工負責的情況下,不同權力系統和利益集團互相傾軋,爭取頂上的歡心,會鬥至最後一刻。正所謂上意難測,政策隨權力鬥爭的互動而搖擺會是常態。

馬雲崛起與生存之道,唯靠創意

這一年多,香港人不斷見識這種新常態,因為香港正在「跑步進入」內地的一制,我們現在所體驗的完全符合國情。看看螞蟻上市急剎停的例子,中國首富馬雲不會不懂得中國政治,不是一樣栽了一個大跟斗?

螞蟻上市不是一時三刻的事,經過長期周旋才得到監管當局的批准,竟然在上市前不足48小時被剎停,真是上意難測啊!有人認為螞蟻上市出現曲折,是因為馬雲在10月時講了一些不中聽的説話,但因此而作出嚴重衝擊市場的決定,是不是太兒戲了一點?而且螞蟻上市急剎停不久,中共隨即推出監管金融機構措施的新建議,顯示金融機構的監管制度早有爭議,傳統與新興的利益集團存在激烈鬥爭。這一回合,是馬雲受到了挫折。

馬雲是過去20年間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他不是一帆風順,但每一次受到挫折後又找到辦法復興,愈戰愈強。馬雲崛起與生存之道,唯靠創意。在國進民退、黨領導一切、一切權力歸中央的大格局下,他是否仍能適者生存,對香港人也有參考價值。

摸索新的抗爭策略

經過過去一年多的煎熬和歷練,香港人不要再跟隨老黃曆。港英時期、回歸早期以至「前林鄭」時期的抗爭形態與策略已成歷史。議會抗爭還有沒有意義已經不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因為現在應該先回到「零點」,對新形勢作出深入研判後摸索新的抗爭策略,不必拘泥於舊思維和舊詞匯,因為同一個名稱(例如「議會」)的意思已經可以是大不同。

年輕人推動去年的反修例運動,爆發無窮創意,現在更需要運用創意應付新形勢。老泛民很多時被視為因循、保守,但他們年輕時也曾經富有創意。當年他們投身社會運動時,香港沒有普選;媒體大多數是親政府,不然就是親共或者親國民黨;非法集結的法例非常嚴苛;普羅大眾的政治意識不強。公民社會是在如此重重限制下點點滴滴建設起來。今天的香港人的政治意識、知識和智慧都比當年強,只要有創意,公民社會會有頑強的生命力,燃點希望的抗爭之火不會息滅。

原刊於眾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資深的公共事務顧問、政策分析員和傳訊專才。

從事時事評論近40年,工作經驗包括新聞工作、經濟研究和工業管理。

在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及在香港大學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他曾出版多本關於香港和中國政治的著作。

於2005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於2004年獲頒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院士及於1990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