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周五(23日)在《明報》撰文,談論年輕人的價值觀——因為不了解年輕人的價值觀,只一廂情願的鼓勵他們寄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不斷的強調香港在國家支持下如何機遇處處、多次的重申在《基本法》下香港原有的制度如何固若金湯,相信未必能夠打動年輕人的心,令他們相信留在香港,他們就可找到自己的未來,他們也可生活在一個合乎他們期望的社會。
政府要正視年輕人的價值觀念
周永新提到,政府屢犯的錯誤,是以為滿足年輕人的物質生活,例如協助他們置業,他們便會減少對政府的仇恨和對抗。年輕人當然希望置業安居,但物質生活的滿足,不代表他們就會覺得生活有意義。他認為政府如果忽視年輕人的想法,說什麼香港明天會更好,年輕人不會受落。
周永新建議政府要正視年輕人的價值觀念,及他們對自己身份的看法;政府與其採取敵對的態度,總是教訓年輕人,不如採取更好辦法疏導他們的不滿。政府也能要多做工夫,避免年輕人思想上走向極端,身份認同上也不至愈來愈偏激。
普世價值是世界潮流 不是洪水猛獸
如果政府真的有心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周永新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政府必須承認,普世價值是世界潮流,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普遍被人接受的普世價值,離不開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觀念,也就是港人一般講的核心價值。
普世價值是否全世界人都該接受?周永新指出,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觀念,歷史悠久,絕非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一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到了近年才提出來的。香港是中西文化匯聚的國際城市,就算這些價值觀念源於西方社會,港人若為了這個原因不接受,心胸也未免太狹隘。周永新建議,政府與其把民主等價值觀念說成是洪水猛獸,更應指出這些價值觀念的優勝和不足的地方。
香港民主進程被「一人一票選舉」綑綁
現在年輕人普遍認為,只有「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才符合民主的理念,沒有一人一票的選舉,便不是「真普選」。周永新認為,民主雖被異化,但政府必須明白,渴求民主和自由已成為今天年輕人的共同願望。他表示,年輕人所以有這樣的價值觀念,目的並不是為了與政府對抗,而是他們真心相信民主和自由是他們的基本權利。
周永新呼籲建制派不應全面封殺年輕人的民主訴求,否則會加深年輕人對建制派的仇恨。他又建議民主派必須擺脫一人一票選舉方式的綑綁,並重新確立民主的目標,最重要還是港人有更大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力。
接受某些價值觀念就是「真‧香港人」?
周永新表示,政府應該知道,港人稱自己是「香港人」,可說平常不過,並不表現他們排斥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近日年輕人中有一種說法:那些不接受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價值觀念的,他們就不是真正的「香港人」。周永新感到疑惑:難道香港人就等同某些價值觀念?如果這樣,相信很多港人都不能稱為「香港人」。說這些話的年輕人,針對的是從內地來港定居的新移民,因為內地居民熟悉的,是國家宣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他們就算來了香港定居,看重的仍多是內地那一套思想,未必珍惜港人高舉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觀念;所以,在年輕人眼裏,內地新移民就不是「香港人」。
什麼時候「香港人」的身份披上特別的意思?周永新猜想是在2012年「反國教運動」的時候。那時候,運動表面上是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但骨子裏是不想被「洗腦」成為中國共產黨管治下的順民,也就是拒絕承認自己中國公民的身份,最後變成「香港人」不是「中國人」。
「香港人」被利用作否定中國公民身份
周永新也認為,這種把「香港人」和「中國人」對立起來的做法,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自由行以後對內地訪客的排斥、對內地新移民的歧視、對香港與內地融合的抗拒等。
對周永新而言,最令人痛心的,是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有當選議員宣誓時,公然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標語。結果,「香港人」這樣平常不過的用語,竟被扭曲成為否定自己中國公民身份的象徵,十分可悲,也成為香港今天眾多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源。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