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只有兩個多月時間,在美國政經形勢緊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台灣中央社發表評論文章,分析特朗普爭取連任的形勢,值得一讀。
文章指出,百年一見的疫情將全球經濟拖入深淵,美國總統特朗普輕忽威脅,上任三年榮景迅速化為泡影,但政策上「水喉」全開,希望在經濟指標數字上,維持連任的樂觀氣氛。
特朗普上任後常將經濟與股市的好景掛在嘴邊,不斷強調自己造就美國「史上最佳」的經濟。他執政首三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從未達他競選時誇口的3%,但有賴上任後減稅所賜,美國經濟延續全球金融海嘯後持續增長的局面,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
今年2月,美國失業率降至3.5%,追平半世紀低點;美股3大指數齊創歷史新高,史上最長多頭行情朝11年關卡邁進。然而,同一時間,新冠病毒無聲地侵蝕美國經濟連續擴張10年的根基。
全美疫情在3月失控,各州政府頒布居家防疫令,經濟大規模停頓。文章批評,特朗普本末倒置,疫情還未獲得控制就迫令各州鬆綁防疫限制,頻頻在twitter發文呼籲「解放」。部分州未跨過聯邦政府建議的門檻便貿然重啟經濟,民眾防疫鬆懈,不再保持社交距離,為夏季疫情復燃埋下種子。
美國經濟陷70多年來低谷
第二季美國經濟蒙受數十年來最嚴重打擊,GDP與首季相比萎縮9.5%,折合年率萎縮32.9%,兩項數字都創1947年以來最差紀錄。
美國過去5年的經濟成長化為烏有,如果聯邦政府沒有斥資數萬億美元支撐經濟,向民眾發放振興支票、每周加碼提供600美元幫助失業者度過難關,經濟可能比1930年代大蕭條更難挽救。
從就業數據觀察,3月至4月,全美一口氣流失2220萬就業人口;5月至7月,就業人口分別增加272萬、479萬及176萬人;失業率雖從4月疫情高峰時破紀錄的14.7%一路降至10.2%,仍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經濟逐漸復甦時最高的10%。
文章指出,過去3個月的就業成長,主要反映公司行號逐漸恢復營業,容易找回飯碗的員工回到工作崗位,但全美仍有近1300萬名因疫情失去工作的民眾在找下一個飯碗。以紐約市為例,餐廳與酒吧禁止室內用餐,業者佔用人行道與部分車道擺放桌椅,可招待的客人減少,需要的店員也跟着減少,原本放無薪假的員工將更難找回工作。
然而,即使經濟前景再不樂觀,美國第3季GDP數據都不會比第2季更差,經濟成長折合年率甚至可達雙位數。
文章分析,就像股價升跌,一隻原本20美元的股票跌了50%,股價變成10美元,但就算反彈50%也只回到15美元。GDP數字也是如此,第2季摔一大跤後,第3季再威猛也難一次填滿缺口,無法像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強勢反彈,耗時近4個月就突破2月攻上的歷史高點。
美股反彈源於聯儲局托市
至於美股,文章指出,V型反彈源於聯儲局在疫情爆發後大量收購資產,形同印鈔票撐經濟;基準利率降到趨近於零,促使熱錢湧向蘋果公司等經營模式可挺住疫情考驗的科技股,股市與經濟基本面逐漸脫鈎。
美股泡沫愈吹愈大,真正考驗是疫情後市場對聯儲局刺激措施退場的反應。金融海嘯後,聯儲局貨幣政策拖了好幾年才正常化;這回印鈔手筆更大,投資者漸將聯儲局「托市」視為理所當然,刺激措施收手後將格外痛苦。
文章相信,特朗普在選戰倒數階段肯定會拿第3季GDP數據與美股強勢反彈做文章。但他不願讓選民面對的真相,在於全球經濟遭到疫情蹂躪後,內外需皆疲弱,復甦肯定不會一帆風順,民眾苦日子還要過多久,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文章的結論是,無論誰入主白宮,都將面對一團糟的經濟。只要疫苗還沒有普及,疫情導致的經濟餘波就不會消散,這恐怕不是幾個月、而是好幾年的煎熬。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