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的春天

過去乏人照顧的老人,因為慈濟人落實社區關懷,委員們親自去帶動、做示範,啟發了大家塵封已久的愛心,於是鄰居也能負起照護老人的責任,聽了好貼心、很安心。

我一直很期待能「落實社區、關懷獨居老人」,所以請各地的慈濟委員收集各社區內獨居老人的資料。大家很快就把每一區、每一里老人的戶數資料整理完畢。

上一次聽中區委員的會報,其中有一區因為包括眷村,住着許多老榮民,所以那區就有300多位獨居老人;另外各區的資料也都訪查得非常齊全。我對委員們說:「你們已經把資料收集好,大家開始要落實關懷工作,最好能夠挨家挨戶去訪問、探視,看看老人家有沒有需要幫助,或者也鼓勵身體健康的老人,和你們一起出來服務鄉里、彼此關懷。」

委員們很迅速的加以落實了,開始提出與老人互動的心得報告,讓我深感安慰,因為發現了許多需要幫助的老人,有的躺在床上,飲食都成了問題,大小便也無法自理,家裏面非常髒亂,沒有人照顧。發現個案之後,委員和慈誠隊都去幫忙,清理他們的住處和四周環境,為老人洗澡,還幫他們修剪頭髮、指甲等等,無不整理得很妥善。

其中有位老人的鄰居,看到慈濟人這麼無所求地付出,很受感動就說:「我知道每位委員都很忙,有很多事要推動,還能這麼關懷他,身為鄰居的我們,也應該負起一分責任。」

好心的鄰居自告奮勇地對委員說,這位老伯可以由他來照顧,他也是慈濟的會員,所以委員就委託這位會員多關照。隔了幾天,這位會員打電話給委員說:「我送飯去給阿公的時候,阿公都吃不下,原來阿公發燒了。」委員就說:「這樣啊!我們會盡快送他就醫。」這位會員說:「我只是告訴你一聲,我會帶他去看醫生的。」

聽了覺得很溫馨,過去乏人照顧的老人,因為慈濟人落實社區關懷,委員們親自去帶動、做示範,啟發了大家塵封已久的愛心,於是鄰居也能負起照護老人的責任,聽了好貼心、很安心。

生活上相互扶持

另外是一位住在眷村的爺爺,將近80歲了,家裏同樣非常髒亂,身上又病又臭。委員們發現了就去幫忙,後來他的鄰居──一位70多歲的老榮民,身體還很健朗,也自告奮勇地站出來幫助他。

他說:「很慚愧,大家同是鄰居,都是榮民,我們竟然很少去照顧他。以後我會天天去陪他聊天、幫助他,我還可以煮飯,他不會挨餓的。」藉此輔導健康的老人去關懷有病的老人,讓老人家心靈都有所依靠,生活上相互扶持,這不就是守望相助的最好寫照嗎?

落實社區關懷是很需要的,而慈濟人扮演着橋樑的角色;當我們用愛去關懷老人,用行動去幫助他們的同時,也能影響左鄰右舍,啟發鄰里間那分「遠親不如近鄰」的感情,進而帶動社區人人互相幫助的和諧氣氛。若能做到──將天下老者都視如自己長輩般地尊敬、關心,則社會上的老人問題就能消弭於無形了。

原刊於《美的循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釋證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