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聯招放榜,本地大學學位有限,無法滿足每屆中六考生心中想入的院校及學系,於是派位結果有人快樂有人愁。這是中學經已普及化,但政府資助大學學位仍是精英化的計算,學系的設置未能多元化的必然現象。精英的入學政策,對平日用功不懈、應試發揮正常、考試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當有額外的紅利。一位考生獲神科環球金融學系取錄,又獲全國頂尖的上海交大醫學系取錄,如何選擇?學生從商從醫無不可,父母亦容讓自由選擇,如何是好?
老舊的選校心聲
「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若有選擇權,首要當是自己的心頭愛好,若跟市場、人群的『追風』唸書,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四年後會周身傷痛。再來的是要看哪所大學圖書館藏書是否充沛,無言老師的實力相當重要,大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尋求知識、涵養知慧,能在書海暢泳是最大的樂趣;當然,所選學系究竟有無具富實學、肯帶領並提攜學生的老師在,倒要及早查過清楚,能跟名師學藝,一生無憾,真知識自有打開心窗、滲出無言的力量。最後是校園的學習傳統,是否向有寧靜、淳樸、獨立、自由而又尊師重道的校園文化,同學之間都熱愛學習,懂得尊重個體,亦喜愛集體學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所教,良性或惡性循環都有同等的機會出現。」筆者與這位考生分享了一點老舊的選校心聲。
「今天選校,用老方法、走老路還是可以借鑑的。大學是充實學問與思想激盪之地。左右紅藍綠,顏色解碼,當可自作主張,行事顧己亦必須及人,唸哪所院校、哪一門學系,認真學習,念念不忘,對社會盡棉薄,都會有貢獻。最後還想指出,今天國際形勢愈形複雜,再學術與行動自由的,言與行,都絕不能出賣民族、出賣國家,這是知識分子應有的承擔,界線要十分清楚……」我再嚕嗦補述了一些話。
對應屆中六考生來說,整個DSE上場考核之年,社會暴力事件與疫情反覆不定,能獨自吃苦面對,考獲佳績叩開大學之門,考生的努力值得嘉許,但當要滿懷感恩,好好珍惜。對大學眾多講師及教授而言,更是要好好培育這批學生,精英入精英出,還大學生一個公道,為社會培育一個又一個的人才。不能冷待大學之道。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