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疫情漸見受控,而針對性的限聚措施繼續延長至本月18日,在大眾進入第三周的禁令同時,都會熱切期待限聚令盡快會得到放鬆和解困。
對學生來說,今年的暑假特別難過,因為生活重重受困,正常的暑假活動不能做到,因為所有公眾泳池、沙灘都關閉或被重重紅白膠帶圍着,去到公園,你只能夠在外圍或緩跑徑行行跑跑,中央的大片球場和其他運動設施都被紅白帶圍封着,令緩跑徑也變得擠擁。至於炎夏最受市民愛好的室內體育館,為了保養場地,特別是木板地面的室內場地,冷氣照開,但仍然保持關閉而不准市民使用。大眾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彈丸之地,當所有可供大眾市民運動的設施都關閉,也就是同時間大大地減少市民活動的空間,在短時間內,市民會忍耐地接受,但當這種措施的實施時間拖長,市民便漸漸忍受不住,當愈來愈多人走出戶外,但又因為設施的關閉而減少他們的活動空間時,便會令到那些步行或緩跑徑,甚至行山徑變得愈加擠迫,增加聚眾風險。
管治團隊應考慮如何減少副作用
在疫情嚴峻下實行一刀切的措施是簡單而又容易執行的,並且在控制疫情爆發上是一項迫切的措施。但我們都知道每當落重藥時必會產生更多的副作用,例如市民在長時間限制活動的生活環境下,部分人士的體能、長者的身體活動能力、情緒、學童的社交和戶外活動都會受到影響,而且,部分影響可能是深遠的。因此,在防疫控疫的同時,我們如何能夠減少這些副作用是管治團隊應該考慮的。而最近運動和健體業界要求部分設施重開,讓他們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計,對這些紓困的要求,也應受到重視。
原刊於《香港仔》,原題為「解困與紓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