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以往從來有博弈,但今次美國明顯是連經濟及商業利益也不顧,香港作為金融中心,靠金融搵食,如果說是沒有影響,似乎是有所低估。
美國日前先定出在美國上市中資公司退市時間表,繼而制裁TikTok及WeChat,之後不久就公布制裁中港官員的名單。一日之內,連發三炮,屬於相當罕見。
美國對本港在內多名中港官員制裁,撇除合理與否,有留意證監會的聲明的話,已經變相說明對中介機構運作、投資者利益及本港市場穩定可能帶來影響是存在一定擔心。
證監會強調,任何應對制裁措施都要秉持公正,並以維持客戶最佳利益及確保市場廉潔穩健為依歸。
其實,最煩惱的正正就是金融中介機構,要守着三大原則或標準而沒有半點偏差是相當困難。須知,美國搞制裁最難應對就是任何與制裁單位或個人有業務聯繫的機制,都可以被算帳。
試想,受影響的官員在某某銀行有存款、要匯款、或從事一些很簡單的投資或兌換,其實都可能有影響,並不限於在美國有投資這樣簡單。基於政治陰霾及不確定性太大,金融或其他中介機構,一定要再在客戶上有所重新評選,最簡單的影響就是更大的監管成本。如果再將問題嚴重性再稍為升級的話,其實很多跨國機構對在本港及內地業務往來,也會再有一定評估。
封殺騰訊同時挑起科技及金融戰
超出理性的政治博弈,帶來就是破壞性。以騰訊控股(00700)旗下WeChat,被美國針對而制裁為例,外界可能重點放於WeChat在美國的用戶,或騰訊美國收入佔比作為量度影響。可是,作為內地最大科網企業之一,本港上市股份市值逾5萬億元,搞騰訊某程度上是同時挑起科技及金融戰,君不見因為騰訊短時間急跌,市場已即時有所波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大概說過,香港股市及金融中心賣點不再,呼籲企業回到美國上市。這點是有些搞笑,試問有幾多美國公司在香港上市呢?
同樣,本港市場持份者亦不宜將因為政治博弈導致的中概股回流上市過分煲大其正面效益。一方面,美方玩弄企業大清算,中概股回流其實是變相將風險轉移至香港。再者,香港多了一批潛在受美國制裁的股份,又隨時被美國標籤,指責為制裁企業收容所的話,屆時就會變成是一個市場層面的監管及制裁風險。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