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的一篇中美關係「困局」的演說曾引起不少關注,讓不少聽眾和讀者理解了中美關係走向惡化的「中國因素」。當時我憂心忡忡並對中美陷入困局的緣由做出了不同的梳理和解讀,但更多的人覺得我是杞人憂天。其實今天中美關係的發展比我當時估計的還要艱險得多!
美國已從政治、經濟、軍事各領域加足馬力開啟了與中國的對抗,華盛頓圈中人已經將這次美中間的對抗視為遏制中國崛起並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的「終極之戰」。在他們令人驚恐的評估中,如果美國失去了這次機會,美國的霸主地位將從此一蹶不振。在這樣巨大的心理恐慌下,美國鷹派主導的好鬥與好戰的言行會否引發雙方擦槍走火?中美會否在南海、台海開戰?美國首次宣布不承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中美會否在11月美國大選前在南海開戰,解放軍會否選擇在這一刻跨過台灣海峽,中美全面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迄今為止,北京一直理性應對華盛頓所發出的挑戰,並設法阻止中美完全脫鈎。這不僅在於避免中美走向完全的對抗,更為重要的是不希望中美的衝突會上升到戰略上衝擊中國的復興之路,並引發全球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如脫韁野馬失去控制。相反,美國目前在一種極為恐懼的氣氛中,鋌而走險,甚至失去了理性,逼迫中國出手。
避免將亞太拖入熱戰
台海擦槍走火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美國和台灣民進黨最終一而再、再而三跨過了台獨的紅線,逼迫北京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期望台灣島內應該會有足夠理性的聲音,最壞的結果不至於發生。在中國大陸,其實也只有少數義和團式的人物喊打喊殺。台灣的民進黨切不可做出錯誤的判斷,火上澆油,需要為台灣的未來和台灣的人民思考如何避免最差的結局,特別是避免將亞太拖入熱戰。
在中美的對峙中,中國顯然居於防禦態勢,因此更願意避免雙方的直接對抗。美國圍剿中國的統一戰線從五眼聯盟開始,向歐盟和日本施壓,步步為營,並已取得了進展。而英語國家的五眼聯盟將日本囊括進來的日子不再遙遠。英國、法國相繼放棄華為是另一個例子,而德國最終在壓力之下失守的概率也相當高。英國因怕得罪美國趕走了華為,也迫不及待地建議組成D10聯盟,成員包括七大工業國(G7)的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日本,另加澳洲、南韓及印度。
美國過去兩年對中國企業的封殺,已經構成了對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巨大壓力。中國是否可能在被限制的市場範圍內繼續保持創新和領先地位,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巨大挑戰。內迴圈的市場是否足夠大到可以抵消外迴圈以歐美為主體的世界市場,依舊是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這也就是為何華為在美國一再打壓之下一直忍辱負重的原因,而抖音國際版一直堅持直到最後一刻才被迫放棄國際市場也是迫不得已的舉措。但在美國的「霸凌」面前,國際上並沒有多少政府和企業對中國企業予以同情。除了不願得罪美國,也在於他們對中國市場無法向國際企業提供同樣平等的競爭感到氣餒。
在這裏,中國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確保多極世界的出現,而非「一極」和「兩極」的世界,這是確保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而德國和法國的影響力就尤為重要。法國人從戴高樂時代就不想唯美國馬首是瞻,如今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特朗普之間毫無好感,幾乎惡語相向。因此中國需要支援歐盟成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支獨立的力量,成為可以合作和競爭的朋友和對手。
實現這一目標不僅在於中國從經濟領域要加強和歐盟的合作,而且在中國市場上要為歐盟企業的投資和發展提供平等的地位。歐盟和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簽署投資協定,雙方在協定的名字上甚至都無法達成一致。歐盟因此在市場准入問題上對中國的不滿不會低過美國,人家覺得歐洲的市場是對你開放的,而你中國的市場不僅不開放,而且競爭並不公平。幾年前,我們到德國了解德國工業4.0,有機會參訪被中國企業收購的庫卡,這是世界上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現在這樣的機會已愈來愈少,歐盟也開始對中國企業關上大門。
我們也不要忘記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曾經是北京的座上客,但恰恰是捷克無法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中看到他們所期待的「果實」,也影響了他本人對中捷關係未來的看法。我們的「一帶一路」環球遊學,曾到過前南斯拉夫那些獨立出來的國家,他們覺得中國財大氣粗,有經濟實力,如果到時又是美好的願望落空,他們又會將所有的怨氣一股腦地發洩在中國人身上。我們走在中亞烏茲別克的古老城市布哈拉的大街上,竟然聽到當地導遊告訴西方遊客,中國人到烏茲別克只想賺錢,但日本和韓國人會怎麼想着幫助他們。
尤其重要的是,在與歐洲尋找共同的利益之外,中國需要思考如何減低與歐洲各國,甚至美國在價值上的衝突,以防止所有不同議題的關注者,可以在「中國」這個事務上成為對抗中國的盟友。從台灣到香港,過去20多年來,北京輸送的利益並不算少,但並沒有因此拉近兩地百姓對「中國」的情意結。當中儘管有種種複雜的原因,但無法尋找價值上的認同也是無法迴避的重要因素。如果說香港國安法是確保香港穩定與安全的基礎,那香港在實施國安法之後,如何確保原有的自由不受到任何的侵蝕,則是扭轉香港民心的關鍵。中國必須盡量尋找大家可以接受的共同價值,這也就自然減低了歐美在這一問題上的敵意和對抗。
同樣在新疆,過去幾年因恐怖活動而引發的恐懼,曾經過度防範、過度教育、過度培訓,但也有必要向世人客觀地呈現今日新疆的真實面貌,取信於外界,解除別人的憂慮和消除別人的惡感。在這裏,「話術」就極為重要。如果可以清晰地提出新疆再培訓是比美國反恐的種種措施更為人道,和減低對社會傷害更為有效的方法,外界需要的是事實和真相!新疆沒有也不需要關塔那摩拘留中心!
中美關係走到今天,如果雙方都是採用特朗普「甩鍋」的方式將責任全部歸咎於對方,不僅對兩國走出險境毫無説明,而且對自己也毫無益處,因此這裏絕對少不了「反思」。
在新冠肺炎蔓延中國時,就有人惡語相向,對別人的恐懼和憂慮不理解。當疫情受控時,又對別人的防疫措施盡情嘲笑。當時我第一時間就警告,這在國際上會給中國和華人帶來災難性後果。話音剛落,全球的反華情緒就蔓延開來了。但到了今天,這個習慣依舊。面對香港一些市民對內地醫務人員來港救援依舊存有偏見,然而我竟然看到了這樣的「宣傳」標題,「內地7名抗疫先遣隊員今抵港!市民熱淚盈眶:香港有救了!」
而「反思」的起點就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
美國今天的GDP佔世界的25%,而中國佔15%。今天中國的GDP總量是美國的65%,而40年前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10%。美國的霸道不可以接受,但美國的恐懼和擔憂可以理解。不說別的,美國人到北京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到杭州參加G20會議,看那豪華的大排場,心理不酸才怪,但他之前不太知道中國有6億人的月收入也就那麼1千元。去過白宮記者會的人,一定會感慨白宮的「簡陋」。美國如今在恐懼之下,正全力讓中國在中等收入的陷阱裏無法自拔。
以往美國人覺得你中國的市場是關閉的,他無所謂,就你那點GDP,他看不上眼,還居高臨下。以往你將他的臉書、谷歌等等拒之於門外,他信心滿滿。如今他的信心也沒了,說得好聽點,他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抖音、對華為、對中興下重手莫不如此。所以也不必過度反應!市場該開放就開放,平等待人。其實華盛頓的圈子不爽,美國的企業家也不開心。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不久前就說過,美國商界過去一直是防止中美兩國關係出現重大下滑的重要力量,而中國最大的戰略失誤就是疏遠了他們。克林頓當年要將人權和最惠國待遇掛鈎,影響美國商界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但特朗普兩年前決定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國商界幾乎沉默。
這一陣子,我的南開校友余茂春成了新聞人物,我到美國之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曾與他再次相遇。一個外國人學歷史的,在美國要謀得一個教職並不容易,其實他就是個教書匠,對美國的外交影響力沒有外界說得那麼大,把中美之間的對抗局面推到他的身上是誇大其詞。實際上,他和白宮國安會副主管博明,與蓬佩奧那幾個西點軍校出來的鷹派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兩人就算是鷹派,他們對中國的歷史的認知也是不同的,對中國的感情也是不同的。中國在華盛頓現在需要盟友,但不需要敵人。
如今,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做法絕對是「霸凌」,特朗普威脅要關閉抖音國際版,但還是擔心法律上會挑戰其決定,就改為強買。一方面,這說明在美國做事還是有法律可循,即便總統也難以一錘定音;另一方面,他表示美國要在這樁買賣中收取「傭金」,這也充分說明美國在特朗普治下變得愈來愈無恥。美國也是想下手抓人就抓人,但畢竟人家也不敢越境抓人,還的央求北邊的小老弟通過一道又一道的司法程式,華為和高通還在做生意。但雙方的競爭,就真的離不開實力,所以華為過去兩年來一直低調就是這個道理,不像不明事理的人喊打喊殺。
大家都很慶幸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冷戰沒有成為熱戰,這自然要歸功於美蘇的核武威懾力和平衡的軍事力量,這就是中國需要踏踏實實地增強自己實力的原因。同樣等到中國的軍事實力強大到中國的空軍可以時不時也往西雅圖、三藩市、洛杉磯海外100公里飛一飛,他也會覺得再往上海、浙江、福建飛就沒啥意思了。李光耀早就說過了,中國遲早將會將美國趕出12海里的領海至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中美兩國爭奪亞太地區主導權的競爭已經開始。
所以良性的競爭是維繫世界平衡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往美國很自信,中國的媒體宣傳在美國也隨處可見,沒人理也沒人管,中國的傳媒有多少人派駐美國,他們一點也不關心。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道德高地,而且掌握話語權,這些中國媒體的力量微不足道,又何足掛齒。如今美國內部也是傷痕纍纍,且「諜影」重重,自然也不手軟。換一個角度看,那是中國的實力增強了,如果人家也是平等原則,「禮尚往來」,也不必過度解釋和憤怒。
蓬佩奧說,與中國盲目交往的舊模式已經失敗。其實他是告訴世人,美國在與中國交往半個世紀後,覺得自己吃虧了。不講原因,只講觀感,美國最大的貿易赤字來自中國;美國最大的意識形態對手是中國;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最大競爭者是中國;美國霸主地位的最大挑戰者是中國……
所以美國要離婚,但中國不想離,因為中國知道中美關係依然重要。這樁婚姻已經保不住,現在就要看離婚之後大家是否可以公平競爭。不管是華盛頓眼中的美中關係是競爭關係,還是北京眼中的中美關係是競合關係,最為重要的是大家需要繼續按規則辦事。如果中美雙方都是用不同的標準要求自己和他人,而不反思自己的行為,這個世界只能愈來愈混亂。
1945年之後美國人帶頭定下的規矩還是有效,還得遵守,這話要挑明。這段時間以來,中國類似的話講得不算少了,這說明北京不想隨着華盛頓起舞,並不想取代美國,也不願挑戰現有的世界秩序,這不僅理性而且難得可貴。但人家已經不信,所以需要行動證明。美國人用整整半個世紀的時間,才從全球GDP最大的國家成為全球霸主,這樣的耐心需要學習。因此未來的50年,「中國」的議題無法逃離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而言,這並非壞事。世界不能總是一極,兩極永遠好過一極,三極比兩極更加穩固。
「中國」逃不脫的美國總統大選二之二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