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兼備的《三字經》

為《三字經》注釋的作者經年歷代都有許多。以現代教育管理看,可知《三字經》內容包羅萬有,可謂一「百科全書」。筆者嘗以和讀者詳細分析內容。

幾百年來,為《三字經》作注的學者很多,其中以清.賀思興的《三字經注解備要》,最為飲譽;而清.道光年間岳朗軒在其《三字經校序》篇末,則附有詩一首日:「三字編成便學童,天(文)人(倫)包括在其中。若能句句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

仔細分析,《三字經》,清代國子監原本為三個字一句,共352句,1056字。首句「人之初,性本善」幾無人不曉外,其內容除令學童識字明理、懂孝弟(悌)之外,更廣泛地包括了中國文化之文學、韻文、常識、警世之語、歷史、國學常識、軼事、教育理念、哲理、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可說包羅萬有。剖析歸其類如:

論教育

《三字經》開宗明義,即強調教育、教育責任、教育方法和學習環境的重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童蒙本智原無甚差別),習(習慣、環境)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專心一致)。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仉氏[仉,粵音蔣]教子,三遷其居),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後晉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子俱成名)。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盡責),師之惰(沒盡力)。子不學(學習),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孩童的榜樣

孩童孝行榜樣和學知些什麼?又要先學些什麼?「香九齡,能溫席(漢朝孝子黃香,為江夏人[今湖北省],九歲便懂得為父親扇枕溫衾,為二十四孝典型人物,時人謂「天下無雙,江夏黃香」,此亦即廣東黃姓者,自稱江夏黃之因由),孝於親,所當識。(孔)融四歲,能讓梨(把大的梨子讓給大哥吃),悌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悌),次見聞,知某數,數某名。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天文人倫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也,父子親,夫婦順(君臣、父子、夫婦)。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周而復始)。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四個方向),應乎中(同中央相對應)。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五行由數理生成,古人從《洛書》得出,天(奇數)一生(代表)水,地(偶數)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亦即老子《道德經》所說,一生二(1+1=2),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此五種人際相處常行),不容紊(亂)。」

家庭養植

「稻粱菰,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人生七情

「曰喜怒,曰哀樂,愛惡欲,乃七情(七種感情)。(孔子之孫,孔伋詮釋孔子所著之《中庸》有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情藏於性),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脾氣、情緒發得正好,該喜就喜,該怒就怒,就是合乎情理)。致中和(性情率直),天地位焉(社會有序),萬物育焉(一切得以發展)。」)」

八種樂器

「匏(匏,音刨,匏瓜,笙也——以紫竹插在匏瓜製成之樂器),土(瓦器,即壎),革 (牛皮,指鼓),木(木魚),石(玉石類,如磬),金(銅鑼),與絲(絲絃,如琵琶、琴瑟)竹 (簫、笛之類),乃八音(八種樂器)。」

人倫關係

「高(祖)、曾(祖)、祖(父),父而,身而子;自(己)、子、孫,至曾(孫)、玄(孫);乃九族,人之倫(人倫關係)。父子恩(父慈子孝),夫婦從(和順),兄則友(友愛),弟則恭(敬),君則敬(尊敬臣僚),臣則忠,此十義(十種人倫關係),人所同(是一種普世價值觀)。」

論讀書

讀書需循序漸進,講求什麼方法和讀些什麼書?「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讀,粵音豆;要識得斷句,即識得用標點符號)。為學者,必有初——由《孝經》至「四書」(曾子之《大學》、孔伋之《中庸》、《論語》、《孟子》)。《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 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中者,無過無不及,不偏不倚),庸不易(庸者,恆守之道——行正直之道,守恆而自然而然地去做)。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大學》者,大人之學也;如何脫胎換骨成長呢?由修身、齊家做起,而走向治國、平天下,是孔門入世招式)。」

「《孝經》通(讀通孔子《孝經》),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詩經)》、《(尚)書 》、《易(經)》、《禮(周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另外,還有些什麼古籍,還需要知道呢?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書經》篇目之一;『典』,帝王受命之書;謨,謀也,大臣為襄帝治,所匡讚之謀猷,泛指古聖賢之訓戒,如〈堯典〉、〈大禹謨〉)。有〈訓誥〉(訓者,誨也,大臣訓迪其君,以匡其不逮;訓誥,古聖賢相誥誡之語;訓,如「伊訓」(伊,伊尹;商朝輔助商湯開國君主商湯之名相);誥者,召也,帝王頒發號令,召告天下,用布維新之政,如「湯誥」( 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有『誓命』(《尚書》之文體格式,即「誓」與「命」;誓者,信也,君王興師命將以伐,戒軍隊、戒群臣、命令諸臣之文,如:「湯誓」、「秦誓」;命者,令也,言人君向大臣申報命令,如「說命」、「顧命」。),《(尚)書》之奧(奧,精華;「典」、「謨」、「訓」、「誥」、「誓」、「命」,是《尚書》六種文體(六體),是《尚書》的精華——書,書以敘事,又因記的全是上古之世,唐虞夏商周之事,故謂之《尚(上)書》。)我姬公(即周公,周文王四子),作《周禮》,著六典(典,章程體制;即吏部天官大冢宰、戶部地官大司徒、禮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徒、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存治體(定下了治國的體制),大小戴(大戴載德,小戴(戴德之姪)戴聖),註《禮記》(《大戴禮記》、《小戴禮記》),述聖言,禮樂備(禮樂更加完備)。曰國風(國,侯國;風,民謠;《詩經》有國風、周南這種文體),曰雅、頌,號四詩(《詩經》有雅、頌這種文體。國風、周南、雅、頌為《詩經》四種文體、四詩),當詠諷、國風、周南、雅、頌應當時常吟詠)。《詩(經)》既亡(周平東遷洛陽之後, 朝政紊亂,《詩經》創作失佚,國風——各地民謠興起),《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春秋)三傳者,有《公羊(傳)》,有《左氏》(《左傳》),有《穀梁(傳)》。」

至於讀書方法,則是「(六)經既明,方讀(諸)子——撮其要(撮要:summery),記其事。五子者,有荀(子, 戰國楚人荀卿,著《荀子》上、下篇)楊(漢楊雄,著《太玄經》、《法言》),文中子(隋王通,著《元經》、《中說》)及老(老子,周初柱下吏,著《道德經》5000言)莊(莊子,戰國楚人,著《南華經》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考據朝代變換),知終始(知道何以興,何以亡)。」

「童蒙《三字經》」系列四之二

本系列文章:

《三字經》——孩童訓蒙通識教育大全

彭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