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龍過江》再闖新高峰

《猛龍過江》正式公映,票房又創新高,此時李小龍信心「爆棚」。《猛》片前後需時八個多月才完成,比當年的「邵氏佳片」高出一倍……

1972年12月中

 
在美國訂購的室內運動器材 Marcy Circuit Trainer 裝箱運抵香港,並由剛在港探他的徒弟黃錦銘和 Herb Jackson 協助安裝,此乃一綜合跑步、舉重和各式健身運動的大型器械,體積佔一個丁方十餘呎的房間,是今日一般健身院的基本設施,在當年卻是挺先進的。大部份的文獻都喜將此與一些另類的健身器具(如靜電激奮器)混為一談,李小龍雖有涉獵,但只是好奇居多。如果這些另類東西是可行的,便無需這樣大工程購運此 Marcy 器材到香港,以他這時的自信及身價,胡亂把自己身體當做「白老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八年前在屋侖與黃澤民一役後,在嚴鏡海的協助下,李小龍已堅信體能鍛鍊的重要性,所以每日的跑步、舉重和健身運動,是風雨不改的。只可惜,風雨可無畏,但在寧靜的九龍塘屋企附近跑步,在日漸增多的影迷和傳媒滋擾下,已漸不可行,室內健身房不失是個有效的解決方法。與此同時,李的心愛書籍亦運抵香港。
 
李小龍在九龍塘家外面跑步被記者/影迷追上。 (網上圖片)
李小龍在九龍塘家外面跑步被記者/影迷追上。 (網上圖片)
 

1972年12月28日

 
嚴鏡海因病在美國去世,年僅52歲,當時李小龍已為他買好機票,安排他到港参加《猛龍過江》的首映禮。這位亦兄亦徒的摯友(比李年長廿歲),是李小龍一生中最信任的華人朋友,當初亦是嚴憑他個人的江湖地位,把李帶入美國精英武檀,他的離逝,對李應有一定的打擊。
 

1972年12月30日

 
《猛龍過江》正式公映,票房又創新高,此時李小龍信心「爆棚」。《猛》片前後需時八個多月才完成,比當年的「邵氏佳片」高出一倍(據鄒文懷日後公開透露的資料),雖然期間李小龍要分心與華納簽約,但這亦側面說明,李在香港拍攝令自己滿意的電影,難度甚高。
 
有報道指《猛》片票房可能被誇大,是李鄒博取荷李活信心的籌碼,這不合理,因為其一,當時李鄒已與華納簽約;其二,華納的分公司或代理人在香港已營業多年,華納要「摸底」並不難。
 
筆者認為,《猛》片中李羅在羅馬鬥獸場的對打戲段,是功夫片中經典之經典,到目前為止,尚未見有人能超越。李羅二人本身是真武者,亦各自有荷李活的演戲經驗,且合作多年,所以在動作編排上,新穎、合理和有真實感。李小龍的電影製作才華(氛圍營造、鏡頭、畫面設計、剪接、配樂等),亦在此戲段中展露出來,雖然全片的整體藝術水平仍低,畢竟這只是李作為真正電影製作人的啼聲初試。
 

1973年1月

 
《龍爭虎鬥》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式開始,李小龍暫且放下《死亡遊戲》的工作。此際,李鄒要積極籌組香港班底,亦要將嘉禾在牛池灣的舊國泰/永華片廠,打造成有起碼的國際水平。而嘉禾上下都明白,此役絕不可在全世界面前出醜,務須全力以赴。
 

1973年2月初

 
《龍爭虎鬥》荷李活人馬在月初陸續抵港,月中正式開鏡,但李小龍遲遲沒有出現。有文獻指他臨陣畏戰,亦有指他想給老外一個下馬威,要他們明白這是誰的地頭,誰是主角,又有指他仍不滿華納某些安排,如劇本和英文片名等。導演高洛斯(Robert Clouse)惟有先拍沒有李的戲段。
 
同月9日致函李俊九,商討與鄒文懷合作為他開拍電影的計劃,此乃在李小龍死後,是年9月上映,李俊九、茅瑛、洪金寶主演的《跆拳震九州》。
 
李小龍返聖芳濟,肯定不是為了出鋒頭,當日無傳媒、無外人、無警察,是他與千多個年輕校友的一個小茶聚。 (網上圖片)
李小龍返聖芳濟,肯定不是為了出鋒頭,當日無傳媒、無外人、無警察,是他與千多個年輕校友的一個小茶聚。 (網上圖片)
 

1973年2月28日

 

在徒弟貝加(《精武門》演俄國打手,但無在李小龍其他電影中演出)陪同下,回到大角咀母校聖芳濟書院,擔任陸運會的頒獎嘉賓,這是李唯一一次回到他讀過書的學校。筆者當時在聖芳濟讀中四,班主任更剛巧是李的恩師愛德華修士,當日筆者與李亦有萍水之遇。李小龍重返聖芳濟,毫無疑問是他對恩師和母校的一個敬禮。他和校方都以極低調處理此事,當日無傳媒、無外人、無警察,千多個年輕校友們,有秩序、尊敬和友善地給李小龍應有的個人空間,而他整日談笑風生,態度真誠,流露出似歸家般的歡愉心情。
 

馮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