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可以治癌?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大衛‧衛斯理向全世界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成果:一些由心臟分泌出來的激素,不僅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且對其他絕症也有顯著的治療效益!
目前,已經科學研究證實的心身影響是,抑鬱和焦慮情緒能削弱人體免疫功能,引發包括癌症在內的種種常見炎症。箇中的病理機制原來在於:抑鬱和焦慮能增加細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的活性,兩者的致炎作用與心血管疾病、關節炎、II型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和某些癌症的生發有密切的關連。
 
儘管心身治療對冠狀動脈疾病、頭痛、失眠、尿失禁、慢性下背疼痛和癌症徵狀的輔助療效證據頗多,但由於研究者仍然未知有關治療的分子機制,尤其是令醫者無法解釋的癌症自癒現象,故很多醫療研究者對心身治療的療效信心不大。他們大都認為,以心身治療進行輔療或可,但以之作獨立治療則不可。不過,近年有美國醫療學家發現多枚有抑制癌腫瘤作用的心激素(cardiac hormones),是項發現很可能正是癌症自癒的奧秘所在。
 
心臟病與癌症同為今日全球致死率最高的都市疾病。然而,心臟不外是個輸血的器官,究竟與癌症有何關連呢?2008年2月27日,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大衛‧衛斯理(David Vesley)向全世界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成果:他及其研究團隊證實,一些由心臟分泌出來的激素(以下統稱心激素),不僅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且對其他絕症也有顯著的治療效益!(註)
 

心臟分泌激素能殺癌細胞

 
300多年以來,生物醫學家一直認為心臟只是一個輸送血液和氧氣的血肉之泵,但在1981年,科學家德博爾德(Adolfo de Bold)首次發現心臟的心房分泌一種能刺激尿液生產和增加鈉鹽排泄的激素——心房排鈉利尿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簡稱「利鈉肽激素」),方知心臟亦同時是個內分泌器官。此外,心臟亦是人體內少數不會患癌的器官之一,真正原因一直未明,大概因為人只要一息尚存,血液都須不停循環迴流於心臟,所以癌細胞根本無法停駐生長。但此種說法只能用以說明轉移性癌症所以甚少會禍延心臟,卻無法解釋心肌細胞為何不會自行癌變為腫瘤,可見此器官可能有保護細胞免於癌變的特別生化機制。
 
隨利鈉肽激素的發現,衛斯理在90年代末期再發現三枚源於相同 ANF 基因的心激素:一為長效「利鈉肽激素」,另一為天然的「心血管紓張肽素」,再一是「利鉀尿肽激素」。當初,衛斯理就其新發現的心激素研究對壅塞性心衰竭的診斷與治療,繼而發現這些心激素能控制細胞的生長。自其妻在2002年死於乳腺癌後,出於對心臟不患癌的科學好奇,衛斯理決定以直腸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五種不同癌細胞系的培養細胞進行研究,看看心激素是否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結果發現心激素竟能在24小時內殺死上述細胞培養液內97%的癌細胞。
 
他隨後以注射移植了胰腺癌細胞與乳腺癌細胞的小鼠作實驗。俟腫瘤發作後,小鼠接受心激素的注射治療。一個月後,接受治療小鼠,其體內的胰腺癌及乳腺癌的消失率分別為80%和66%(對照組小鼠無此現象)。其中胰腺癌的結果尤其令人興奮,因為此種癌症特別惡毒、轉移迅速,所以預後極差。餘下尚未治癒的胰腺癌減為其原來大小的10%。三種心激素中以天然血管紓張肽素的治效最好,能使胰腺腫瘤收縮至原大的2%。實驗小鼠患癌後未經外科手術、化療或輻射等治療,治療期間亦未見任何副作用。
 
附註:
見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2008). Hormones produced by heart eliminated human cancers in most mice treate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2/080226104403.htm
 

 

李鈞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