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由趙粵撰寫的2020年《香港西藥業史》,書中第二部分介紹業界多位翹楚,包括七位中外籍業界精英,本社獲作者授權分六篇轉載,以下是第五篇:
從1948年到1984年,雷耀光(1930-2019)任職於香港政府醫務衛生署藥劑科,當時的同事和學生們尊稱他為雷化,別號「馬丁代爾先生」(馬丁代爾,Martindale是《萬國藥典》的代名詞,意謂藥物辭典)。他具備驚人的記憶力, 熟知中、西藥物適應症、劑量和藥物制配方等方面的知識,能力一時無兩。雷化和許多他同時代的戰爭倖存者重新落戶到獅子山下,在那裏開拓個人的事業,建立溫馨家庭。雷化在信念、愛心和熱情下,完成了他人生的目標,樹立了典範。
1.出生與成長
19世紀後期,雷化的祖父從廣東台山前往澳大利亞攻讀神學,後被任命為長老會牧師,接着去了紐西蘭、北島的華人社區傳播福音。雷化的父親雷福榮(David)在紐西蘭出生和長大,在澳大利亞大學化學系畢業後,於1924年來到香港並加入政府成為一名化學分析助理,1940年晉升為政府的化驗師職位。雷福榮非常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並兼職主日學校的牧師與後備員警。他積極進取的態度和以團隊為主的領導質素,使他被升為助理總監。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雷福榮在1942年3月加入英軍服務團(英國軍事情報局9處,簡稱 MI9)為當時香港地下軍事情報的負責人,直接向在廣東惠州的賴廉士(Lindsay Ride)負責。
雷化1930年12月在香港出生,成長於一個基督教家庭,他是家中長子,有一個妹妹。他的祖父與其他基督徒在九龍土瓜灣創立了中華基督教會(後來更名為中國基督教恆恩堂)。雷太(潘志清,Susan)回憶道:「在1930年代,當其他孩子們在九龍馬頭圍的宋王台花園遺址遊玩時,雷耀光總是拿着一本書,經常被他的小朋友們──包括我,嘲笑為一名『書蟲』。」
雷化在九龍城民生書院,一所基督教學校讀小學。他13歲那年,即1943年,當他的父親在5月底被日本憲兵逮捕後身亡,英軍服務團旋即安排他與他的祖母在6月初逃離香港。他在國民政府的戰時陪都重慶上了兩年初中,一直到戰後才返回香港。1948年雷化18歲時,在九龍拔萃男書院中學畢業。
2.藥劑事業
1948年,雷化中學畢業後加入了瑪麗醫院,任職學生配藥員,並在香港工業學院兼讀四年制夜間劑藥學課程。雷化在瑪麗醫院邱幼蓮女藥劑師的指導下工作,並學會了配藥技巧,同時也向馬洪總藥劑師學習藥劑學。1952年,雷化通過考試並註冊為藥劑師。儘管在私人任藥房藥劑師的工資比政府配藥員高,但雷化喜歡在醫院藥房工作,並一直任職配藥員。到了1961年被調往九龍醫院,並晉升為藥劑師。
1963年,他被調到新建成的九龍伊利沙伯醫院,負責藥房管理,直到1972年羅敏權接替他為止。這年,雷化晉升為高級藥劑師,調到北角油街的中央醫藥倉庫,負責藥品管理,製造和供應口服液、油膏製劑、無菌注射劑。在那裏,他還培養了許多在政府醫院和診所工作的配藥員,教授他們藥理學和藥劑配方技巧。
1977年,他被邀請出任署理總藥劑師,兩年後面對香港第一次政府配藥員罷工事件,最後由法庭判決裁定配藥員罷工是違反公務員銓敘合約精神的行動,此宗事件成為香港開埠以來第一件以勞動法演繹罷工行為的先例。
1980年他正式被任命為總藥劑師,直到1984年退休。雷化很謙虛地來形容他的藥劑事業:「我有幸成為公務員,並且在一個專業的藥劑團隊服務,見證了戰後20世紀40至80年代香港快速成長的歷史。在政府機關裏,每年編製藥品費用支出預算的控制是非常着緊的,而香港人口則從1946年的160萬增加到了1980年的500萬,幾乎翻了兩倍多。因此,政府的藥劑部門除了提供具成本效益的藥品給不斷增加的人口外,執行高效率的藥劑服務與人力資源規劃等工作也被賦予了充滿高度的挑戰性。」
3. 家庭生活與熱愛
雷化與潘志清自小青梅竹馬,兩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屬同一個教會。雷化在他考獲藥劑師資格當年結婚。雷氏伉儷有兩個兒子:啟華(Jeff)和 文華(David)(圖2)。雷太自小醉心聲樂,畢業於香港音專,師承胡然教授。1966-1969她遠赴意大利,跟隨世界上最偉大的女高音之一馬里亞‧卡名吉莉(Maria Canigli)和羅馬歌劇院藝術總監尤格‧康塔尼亞(Ugo Cantania)教授學習歌唱與聲樂。
當時,雷耀光在日常工餘時間,還需要照顧兩個十幾歲的兒子,此外還要抽出時間繼續進修,最後取得了中醫文憑,並在1969年成為一名合資格中醫師,治療好許多奇難雜症。雷太說出心裏的話:「耀光對我的愛是永恆的,他支持我終身的歌唱事業並讓我成為女高音和聲樂老師,給我一個傳承藝術予下一代的機會。」
1984年,潘志清的藝術和音樂成就被遼寧省政治會議認可並邀請她成為省委員。2015年,潘志清的高音暨聲樂學生為她舉辦了一場音樂會,慶祝她50年的聲樂教授事業。
雷文華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並在英國思克萊德(Strathclyde)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0年代中期,雷文華充滿信心地在荔枝角美孚新村開了一家藥房,希望服務社區。 當時雷化也剛從政府退休,雖然對零售藥房的業務有所保留,但仍充當文華的藥劑顧問。由於私人執業醫生簽發的處方寥寥可數,沒有盈利是必然的事,藥房一年後關門。
4.總結
雷化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丈夫、父親和兒子,18歲時便開始工作, 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立了一個四口之家。2002年雷化與他的妻子潘志清及家人慶祝金婚(圖1)。
自1948年開始至1984年從藥劑學徒、配藥員至總藥劑師的36年公務員生涯中,雷化接受各項挑戰,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下,永遠把服務病人放在首位。雷化與他一家展現出香港人的核心價值──愛心、熱情和犧牲,這就是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
香港西藥業史系列六之五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