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國安法》公布後,西方國家大多公開反對,有些更提出制裁;但其實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6月30日的會議上,有53個國家表態支持人大通過《港區國安法》。
這些國家,都是多年來在外交上支持北京的「老朋友」,來自非洲、中東、南美、南亞等地區,不是香港人「熟悉」的國家。另一邊廂,反對《港區國安法》的有27國,它們大部分都是歐洲國家,也有亞洲的日本。
新形勢下 「朋友」從西方轉向亞非拉
香港沒有外交權,支持和反對的國家,都是向中國表達意見。回歸之後,中國是香港的主權國,外交路線香港自然要跟隨中央,但香港在經貿及對外交往的主要聯繫,仍然是傳統美、歐國家。這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港區國安法》的表態,分清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在新形勢下,我們的「朋友」已經從西方陣營轉向了亞非拉國家!
這種轉變,對香港會有什麼影響?至今為止,美國已經公布不再視香港為高度自治地區,並取消給予香港的部分特殊待遇;澳洲、加拿大和英國都更新旅遊警示,提醒國民赴港前要考慮《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當地的風險。澳洲和加拿大更宣布暫停跟香港的引渡協議。香港旅遊業對外宣傳其中一個賣點,是香港乃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現在竟然成為一個「高風險」地區。
以往香港跟西方國家為友,西方也視香港為中國邊陲一個國際城市、緊密合作伙伴,現在它們都不再把香港看成為一個可以安全交往的地方。在北京眼中,反對《港區國安法》的國家等同敵人,非我族類!分清了「敵、我」之後,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內涵也許應該要適當調節了。
香港過去駐外的經貿辦,重要的都在紐約、倫敦、柏林、多倫多等西方大城市,現在應否轉往莫斯科、哈瓦那、卡拉奇?中國「傳統」盟友主要來自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跟西方交往較少,改革開放之後接觸多了,但很多活動和交易仍主要在香港進行,這正是香港價值所在;這個優勢,似乎正逐漸消失。
「換血」沒帶來有利特區管治的效果
英國擴大BNO計劃,澳洲和加拿大也準備接納更多香港移民,很多人都在考慮走還是留。一個地方有資產或有專業技能的人大批離開,對當地發展肯定有影響,這次《港區國安法》出台之後或會掀起一股移民潮,應該早在北京預計之內;是北京不擔心移民潮真會出現?還是港人離開,北京也有信心可以引入內地精英「填補空缺」,一切「如常」?
香港一直都有「換血論」的說法,即內地不斷循各種途徑,包括每日150個名額的單程證、輸入專才計劃、來港讀書然後留下工作等,這些「內地移民」自回歸以來總計應有100萬人以上。香港人如果大規模外移,內地可以加大輸入的人數,加快「換血」過程!
假設「換血」成功,對北京有什麼好處?有人認為,從此香港的政治刁民大減,反對聲音也將消失,對特區政府管治應該有利。事實卻是,回歸之後大批內地人移居來港,成為港人一分子,但選民之中支持泛民和建制的比例仍然維持着六四比,未見明顯變化,可見「換血」並沒有帶來有利特區管治的政治效果。
留下來的 就要面對不可知未來
除非出現像戰爭一類大動盪,否則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離開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至於外國即使怎樣慷慨,能收容香港人的數目也很有限。英國現在放寬BNO,可以容許持有人居英6年,但住滿之後不等於就自動有居英權;澳洲也表示額外簽證人士仍要通過品格與國家安全等測試,不會自動獲得居留權。
和回歸前的移民潮不同,當年觸發移民潮主因是八九六四,港人憂慮北京會改變香港政策,故此不少家庭先安排部分成員移民,留在香港的則靜觀其變,繼續「搵錢」,發現事態不利時才「走人」。當時距離回歸尚有約7年,可以慢慢觀察,謀定後動。內地在局勢平靜後改革開放繼續向前走,香港人逐漸恢復信心,移民潮也告一段落。
現在不同,回歸已經23年,大局已定,《港區國安法》推出之後,也毋須觀察會有什麼轉變,反正中央拍板後已無轉圜餘地,選擇留下來的港人,就要面對一個不可知的未來。
《港區國安法》要針對的是外國勢力干預,但香港的內部問題如果沒有解決、人心還未回歸,社會矛盾和衝突只會持續爆發。上周六、日舉行的民主派立法會初選約60萬人參與投票,反應超出主辦單位預期,反映港人對民主訴求的呼聲未減,政府必須認真正視。普選這個課題,始終是無法迴避的。
軟招欠奉硬招頻出 無助重建和諧
《港區國安法》出台之後,有評論認為北京在硬招之後,會「指示」特區政府出軟招以爭取人心,但至今未見任何動靜。民間提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政府堅決拒絕,而由政府建議成立的「獨立檢討委員會」則一直無聲無息,據說因反應太差(據說找不到願意「捱義氣」的合適人選),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軟招」未見,反而在《港區國安法》通過後,執法當局不時以國安法檢控,或警告會動用國安法,令人覺得此法不是在立法初期所說「不會隨便動用」,或「只在極罕有情况下才適用」。很明顯,「軟招」欠奉但「硬招」卻接二連三,對重建和諧、修補社會撕裂並沒有任何幫助。
美明言考慮出招 港府怎能無動於衷?
特區政府反應太慢的,還有聯繫匯率。彭博上周有報道指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曾討論,透過限制香港銀行兌美元,藉此削弱聯匯制度。此議雖不獲接納,但顯示打擊香港聯匯已成特朗普政府其中一個選項。
金管局曾發表文章〈聯匯以外的其他方案?〉,提出了5個可能性,其中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其實得到不少學者和銀行界認同;聯匯制只要求港元有「錨」去穩定匯率,但掛鈎「聯繫」的不一定是美元。金管局文章提出了保留意見,但箇中困難(透明度低)並非不能克服。美國明言考慮出招,特區政府又怎能無動於衷?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香港要如何走下去,應該是當前所有港人都希望知道的答案。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