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經典的教育實驗”A Class Divided”,兩組學生只是感受一天的歧視,已經苦不堪言,當年甚至有家長投訴實驗殘忍,時至今日也為兩位啡眼珠的女兒帶來不少震撼。扣上最近”Black Lives Matter”的話題,我再把課題延伸至另一個很貼近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是萬千有色人種的每天真實經歷──Rosa Parks乘車記。
我受夠了讓出座位!
Rosa就讀小學時,校車只限接戴白人學生,黑人學生則要步行上學。她在日後的回憶錄中寫道:「每天,我看到公車來來去去……但對我來說,這就是命運;我們無從選擇,被迫認命。巴士使我第一次認識到世界有黑白兩部分。」
年紀輕輕,就知道世界「黑白」分明,然而這個「黑」與「白」,不屬於是非黑白,而是膚色上的黑與白。
在她生活及成長的蒙哥馬利市,巴士上分為黑人區和白人區,如果黑人坐在白人區,見到白人乘客後來上車的話,就需要讓座。1995年12月1日,Rosa坐在白人區,按照規定,她理應按照司機的要求讓座,但今天她選擇拒絕,並堅決表示:「我受夠了讓出座位。」結果遭到逮捕,結果引發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巴士的運動。
說到這裏,我故意詢問兩位孩子的想法,增加投入感。她們當然為Rosa感到不值──在她們的認知裏,只有看到有需要人士時才會讓出座位,卻從沒聽過以膚色分辨尊卑作為讓座原因,甚至因而被捕。
Rosa後來回憶說:「大家都說,我是太累了才不讓坐的。其實不然。我的身體並不疲累……不,如果說我累,那只是對屈服於『歧視』這件事感到厭煩而已。」
公民意識團結與抬頭
這個不服從,像火苗一般,迅速點燃民權運動之火。當時蒙哥馬利市的巴士搭客,有75%是黑人,團結起來的話,力量不容忽視。黑人教會數天後要求政府改變歧視政策,否則罷搭巴士。在Rosa被捕事件的感召下,激起黑人的公民意識,所有黑人社區都支持不服從運動,有車的共乘,沒車的以步行方式上班上學,身體力行支持杯葛行動,展現團結的力量。
結果,全線巴士門堪羅雀,在381日後,政府才終於妥協,改變種族歧視規定,杯葛運動宣布成功。翌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種族隔離政策違憲,種族歧視的制度才被正式廢除。
面對權威
不公義最終得到平反,孩子聽起來是個完美的故事。然而故事沒有完結,20多年前的歧視仍然存在,造成這波”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由兩個年代相對久遠的實驗和事件,終於把孩子帶回來現實世界。警察對孩子來說是保護者,是權威代表,是非黑即白的正義人物,但如果警察擊殺黑人事件發生在我們社區,甚至發生在我們鄰居身上,她們會怎樣判別對錯呢?
這時我再給孩子另一道問題: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公開演說上戲稱新冠肺炎為”Kung Flu”,以及不時直接間接把病毒扣上中國人身上,一邊廂當地社會在為黑人爭取權益,另一邊廂該國元首掀頭引發歧視另一族群,是非對錯,是否權威說了算?
聽過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和實例,女兒們語帶激動,同時鏗鏘地說「不」,並搶着說自己的感受。偏見並非與生俱來,她們認識朋友也從來沒膚色、種裔之別。我請她們謹記這個初心,記着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着不同文化、個性和成長,正如她們即使是兩姊妹,也有着寶貴的個人特質,我們應該欣賞對方的與別不同,讓大家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一個小時的「故事」課完結,在她們小腦袋裏的激盪餘波卻是久久未了,也為她們的心頭種下了平等概念的小火苗。看着她們的反應,就會明白無論平日多專注在學術教育上,仍然值得抽點時間,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學習開放思考,讓他們將來做個更好的人。
給孩子的德育課(下篇)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