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香港回歸23周年前夕,以《港區國安法》立法為由,宣布對香港實施美國國防與軍民兩用科技限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舉再次反映美國為了實踐其全球霸權目標,無所不用其極遏制中國,明目張膽插手香港事務,干預中國內政。有香港反對派議員更充當美國打手,聲稱「美國科技制裁會對香港發展成創科、科研中心有影響」。筆者對此不敢茍同,相信制裁對香港資訊科技研發的實際影響不大。
首先,美國的限制令有點多此一舉。蓬佩奧對學術界合作的生態似乎一知半解。美國大學或研究中心與其他國家、地區進行研究合作之前,雙方必定簽署具法律效力的合作協議,協議中會清楚列明合作各單位的任務和權責、知識產權的分配、研究設備的使用權及應用範圍、研究結果的擁有權等。若然某方違反協議的話,其他單位可依法追究。
學術研究不應被政治化
香港是嚴守法治的經濟體,本地大學的研究人員操守正直,一直以來外國(包括美國)大學對與香港本地大學的合作都充滿信心。況且香港的大學譽滿全球,不會違法把自己弄得聲名狼藉。所以,蓬佩奧擔心香港會把美國的科技作其他用途的說法,是荒天下之大謬,也顯示他誤導國際、誤導港人已黔驢技窮。
香港有五所大學位列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榜100名之內,此佳績反映香港本地大學研究水平位列國際一流。本港大學之所以能蜚聲國際的原因之一,是對研究和學術發展一直持國際化及開放的態度,崇尚與全球知名學府合作,不斷追求科學及知識進步。
香港的研究合作夥伴遍布全球,除了與美國合作之外,與內地、英、日、澳等國家、地區的合作關係同樣密切。若與美方合作「斷纜」的話,本地院校大可以尋找其他國家、地區做合作夥伴。學術研究無邊界,應該以科學主導,香港及全世界都不願意看到科學研究被政治凌駕。
香港是以商業、經濟為主的國際大都會,本地大學的資訊科技研究,偏重於商業、經濟應用,甚少牽涉軍事領域。美國限制國防科技出囗到香港,對香港的實際影響甚微。
再者,今天美國的科技研發已不是全球一枝獨秀,中國及其他國家的科研水平近年不斷進步,例如中國的北斗衛星、第五代通訊(5G)、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等先進技術,與美國不遑多讓。美國真的一刀切與香港在學術研究「割席」,香港也不會「坐以待斃」,可另覓其他代替的技術。
內地是香港科技發展的首選
長遠而論,美國科技不見得有特別優勢。過往十年,美國經濟發展緩慢,而中國急起直追,中國經濟已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中國經濟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稍為放緩,但進展依然持續,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大受疫情拖累,裹足不前。
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工業4.0」、「人工智能+」等創科政策,使內地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加,創造大量的科技創新機遇,不少外國(包括美國)學府及企業都爭相赴中國發展。香港「近水樓台先得月」,可以好好爭取與內地進行更多科研合作。
國家近年預設立巨額基金,鼓勵內地與香港科研合作,特別是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關項目,基金更可以「過河」。在此安排之下,本地大學與內地大學的合作會更密切,無需過分依賴美國。
香港的科技發展策略,與其金融投資策略類同,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若然美國「那個籃子」失靈的話,香港可以把放在「美國籃子」的「雞蛋」減少,把大部分「雞蛋」移到別的「籃子」內。環顧全球,內地的「籃子」顯然是香港科技發展的首選。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