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祖師奶奶」張愛玲100歲誕辰,幾個香港仔近日意外地發掘出66年前張愛玲用筆名「愛珍」在香港翻譯的一部小說,能替「張學」添磚加瓦,是香港愛書人的光榮。
「九龍舊書店」近日在網上放了一本舊書《海底長征記》的封面照片,封面注明譯者是「愛珍」,店主加了一句「愛珍就是張愛玲」,並說作家慕容羽軍曾提過此事,證據就是這幾個字,兼且店主索價奇高,一般人認為店主吹水作大成分居多。我把照片轉發給香港研究張愛玲的專家吳邦謀,問他此書是否張愛玲翻譯,他半信半疑,我們兩人便分頭尋找答案。
我們先從慕容羽軍檔案入手,因為書店店主提到作家慕容羽軍可能知道此事,可惜慕容先生幾年前身故,幸好慕容先生的「徒弟」盧文敏是我中學老師,於是致電盧老師問:「老師,慕容羽軍先生是否在《中南日報》工作時邀請張愛玲寫稿?」80歲的盧老師記性甚佳,他記得慕容先生在他的著作《濃濃淡淡港灣情》寫過他認識張愛玲經過。筆者想起「初文出版社」社長黎漢傑最近出版了慕容羽軍一本香港文學論集,應該有慕容先生不少資料,查詢下黎手上果然有《濃濃淡淡港灣情》,書中有慕容羽軍憶述如何認識張愛玲、如何把張愛玲積存在「今日世界」出版社其中一份稿,拿到他工作的《中南日報》連載。報社當年為隆重其事,由慕容羽軍寫了一個預告刊在頭版,公告天下即將連載張愛玲的翻譯作品《海底長征記》。
預告刊出當天,慕容羽軍立即接到張愛玲電話大興問罪之師,她稱不希望「張愛玲」三字在報紙出現,慕容羽軍同意修改,在張愛玲文章於1954年5月6日見報首天,譯者姓名改為「張愛珍」,但「珍」字用行書寫成像個「玲」字,慕容羽軍以為就此可以過關,但很快又接到張愛玲電話表達不滿。張愛玲說:「我知道你把譯者的名字改了,但寫出來的珍字,仍有八九成似玲字,可不可以把張字刪去?」慕容羽軍無奈唯有照辦,刪去「張」字,變成「愛珍」。1954年8月《海底長征記》連載完畢,《中南日報》把張愛玲譯稿結集成書發售,書上譯者姓名仍然是「愛珍」。從成書日期、出版社名稱,對證慕容羽軍在《濃濃淡淡港灣情》一書憶述,已可肯定《海底長征記》譯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愛玲。原著書名 Submarine ,作者是美國潛艇指揮官Edward L Beach ,他把太平洋戰爭親歷記寫成書。
香港研究張愛玲的專家
吳邦謀是香港研究張愛玲的專家,他幾乎全數擁有張愛玲著作和譯作的珍罕版本,但他認為《海底長征記》這本最難得。除了他有份參加今次「文學考古」行動確定此書是張愛玲翻譯之外,更是首次確定了張愛玲多了第五和第六個筆名,在此之前經證實的張愛玲筆名是世民、梁京、霜廬、范思平,現在多了張愛珍、愛珍,這是「張學」的重大發現,更難得的是由香港人在香港發現。吳邦謀深信這是「祖師奶奶」張愛玲在她百歲誕辰之年「顯靈」,帶領我們發掘出沉睡了66年的張愛玲翻譯作品。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