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正的深層次矛盾

每當中國或特區政府官員談到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他們指的總是經濟或民生問題。結果,矛盾愈演愈烈,更成為反中亂港勢力手上的王牌。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什麼?是貧富懸殊,經濟發展的成果分配不均?是樓價與市民的購買力脫節,致使港人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素質每況愈下?是社會缺乏流動性,令年輕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這些都是很多發達城市和國家面對的問題,並非香港獨有,更不足以令那麼多港人如燈蛾撲火般走上自毀之路。

讓人失去理智的從來都是恐懼。香港真正的深層次矛盾,是雖在回歸後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為數不少的香港人仍有強烈的恐共情緒,無法接受和信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管治。這其實就是一國與兩制的矛盾:兩制在一國下並存不難,因為這只涉及中國領導人的政治決心(political will);要一國在兩制並存的情況下得到尊重難得多,因為這涉及民心,而民心不只難測,更易被操縱。

政治現實變成了政治禁忌

基於某些原因,這個顯而易見的政治現實變成了政治禁忌。每當中國或特區政府官員談到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他們指的總是經濟或民生問題。結果,矛盾愈演愈烈,更成為反中亂港勢力手上的王牌。每次他們要動員群眾反對政府,只要按一下他們身上的「恐共按鈕」(fear button)。

這也是香港回歸以來逐步走向衰退的深層原因。它不再善於把握機會,因為它的城市性格已經由利益驅動(profit-driven)變成恐懼驅動(fear-driven)。當你帶着一個恐懼的框架看世界,自然到處都見到危險。所以,國民教育是洗腦,《逃犯條例》修訂是「送中」,國安法是一國兩制的淪喪。

香港人的恐懼是香港的致命弱點(Achilles heels),如何處理這種負面情緒是有效管治香港的關鍵。觸發恐懼的常常是會令我們受到傷害的威脅,威脅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想像或虛構的。要克服源於想像或虛構的恐懼,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受恐懼困擾的人親眼看到真實與想像和虛構之間的鴻溝。箇中的道理很簡單:要讓以為檸檬是甜的人知道檸檬是酸的,唯一的方法是給他們吃檸檬。

這可以稱之為一套「證明他們是錯」的策略(Prove-them-wrong Approach)。如果特區政府在回歸後一開始就採取此方法處理所有關於陸港關係的政策,恐共的情緒也許不會在這塊土地生根,然後像傳染病一樣蔓延,最終發展成一股動搖香港根基的破壞力量。

一個兩制是了不起的構想,它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製造了一個中國政府與香港人雙贏的局面。問題是它在實踐上錯置了重點和混淆了優次:一國是兩制的先決條件和交換條件,而非可容後慢慢處理的議題。比方說,《基本法》早該訂明,倘若特區政府未能於回歸一至兩年內就23條立法,中央必須介入處理。

反中亂港勢力的長遠策略目標不是爭取香港獨立──他們再天真,也知道這事沒有可能發生──而是令港人與北京為敵。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把「中共侵蝕香港自由」這個劇本寫得讓人相信。從這個角度看,《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在港實施,可以是他們的戰略成功(strategic success)。事實是否真的如此,端視北京和特區政府日後在實施此法時如何在維護國家安全與一國兩制之間取得平衡。沒有什麼比這更能證明他們是錯的。

原刊於《亞洲週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林沛理,香港浸會大學客席、香港電台《講東講西》節目主持。曾為《瞄》(Muse)雜誌編輯總監、美國紐約Syracuse University香港中心客座教授、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英語教學出版總編輯、香港01執行總編輯。

林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