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的反思

中國文化最少分四期:一是先秦兩漢的諸子之學,二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的玄學和佛學,三是宋元明三朝的理學,四是清朝以來400年的近代化和現代化,東西文化融合成為真正的普世價值,是今後100年努力的大方向。

台灣要去中國化,什麼是中國文化,其實是搞不清楚的,以為去了老蔣銅像,加些日本神社,就可以去了中國文化嗎?

撥亂世,反之正

中國文化最少分四期,一是先秦兩漢時代的諸子之學,超過千年,研究矯正社會病態,要「撥亂世,反之正」,是一套封建社會和農業社會的道德倫理和政治制度的文化,到王莽變法失敗而止。

逃避現實世界的文化

第二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的玄學和佛學,大約700年,玄學佛學講究人性,將壞人改變做好人,是佛學中國化是一個階段、社會是各個分子所構成,社會的好壞,原因在個人的好壞,而個人的好壞則在於其內心的好壞,是逃避現實世界的文化。

宋學不適宜競爭

第三是宋學,亦即宋元明三朝的理學,由十一世至十七世紀之宰了中國的思想凡600年,這時中國已進入商業社會,一切要分工合作,自給自足社會和大家族已不存在,宋儒理學要改良先秦的農業社會理論,治心有價值,治世不可用,要人修養內心一流,要人處事則空疏,持論過高不切實際是毛病,秀才教雖好,但終因黨爭而宋亡,結論是宋學不適宜競爭,而十八世紀,西方列強到來,當然競爭不過。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第四是清朝以來的400年了,西洋教士來華,帶來天文學科學醫學,中國人乃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到五四運動的全盤西化,但清朝由康熙時代已浪費了200年,沒有科學何來核能力?西方邏輯推理思維對思考問題大有幫助。馬克斯主義也要中國化。東西文化如何融合,成為真正的普世價值,而不是純西方的價值觀。

今後100年的大努力的方向乃在此。去中國化,不可能成功。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