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監警會終於在上周五公布《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不過,這份報告可以形容為「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產品,難以為自上年的6.12、7.1、7.21、8.31等事件作出客觀及公正調查。因此,筆者對由梁定邦為首的監警會所撰寫的報告根本沒有期望,所以對整份報告亦沒有失望。
大部分監警會成員來自建制派,所以早已有既定立場,加上監警會沒有調查權,而被林鄭邀請加入的國際專家又一早跳船,使整個報告失去公信力。此外,香港在過去幾乎已進入軍管狀態,林鄭也曾聲稱她要倚賴3萬警隊人員,大家可以想想,監警會成員又怎會去挑戰警隊呢!
外資信心不斷減弱
林鄭在監警會發表審視報告後便召開記者會回應,她形容報告「全面、客觀,以事實為基礎,極有份量」。誠然,林鄭硬銷監警會報告只會令香港市民更加不相信特區政府是真心希望找出真相,反而害怕一旦查下去,對她和政府的威信帶來「毀滅性」的衝擊。不過,去年12月退出監警會國際專家組的Clifford Stott卻表示會在下月9日前發表一份反送中運動報告,希望能夠交出一份客觀和獨立的分析,令真相能夠正確地還原。
經過7.21事件後,很多香港人已不再信任警隊,特別是警察濫捕和警暴持續,市民的不滿只會有增無減,如果這情況持續,警隊不再是社會的穩定基石,反而成為市民眼中的「有牌爛仔」,這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會帶來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
香港對中央的重要性是肯定的,例如人民銀行在上周四公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金融30條意見,其中重申確認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無可否認,香港是內地對外的唯一金融窗口,在融資、人民幣國際化、銀行業發展、吸納外匯、普通法等多項功能是難以找到國內城市替代的。無奈,在過去一年,中央對香港不斷收緊,令外資不斷質疑香港已失去高度自治權,這憂慮其實已反映在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上月下調香港評級中,惠譽給予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香港的高度自治權比之前估計少。
在中美角力下,香港扮演的金融關口角色是何其重要,無奈,特區政府和中央卻將香港變成「軍管」,任由警隊向反對人士作出強力打壓,但在西方國家眼中,這些行為只會減低他們對香港的一國兩制和法治的信心,最終拖累外資在香港的投資或甚至選擇其他亞洲國家,例如日本或新加坡,來代替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這個代價,內地真的負擔得起嗎?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