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捍衛現有優勢才對國家最有利

——華泰招股與香港證券市場的優勢

在內地A股只是政府的工具,工具者必求方便使用也,因之可以隨時間和場合的轉變讓工具或變尖或變利,全在政府指掌之中,所以A股沒有成為規範成熟的證券市場;港股作為法治地區市場經濟的設施,要求的是股市參與者包括發行人與投資者的利益均衡。這是A股與港股的最根本區別。
華泰證券(6886)上周二起迄周五在香港招股,擬發行14億股,如以上限24.8元定價,將集資接近350億,再加上15%的超額發行,集資總額有可能超過400億。在這之前,廣發證券(1776) 3月底招股集資逾300億。只計這兩起集資,內地企業已經在香港資本市場取得超過700億的融資,數額與A股市場今年以來新股 IPO 數額相當接近。香港證券市場對內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內地官員乃至憤青近時屢屢對香港厲言疾色,有時更大加撻伐甚至詛咒香港正在沉淪。其實內地借重香港乃多,香港在很多方面擔當着內地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承擔的重任。
 

香港對國家的真正價值

 
香港能擔當內地市場無法承擔的重任在於香港的制度為全球投資者所接受與認同。華泰證券上周二正式招股,在這之前,前周五開始美電轉強,接近強方保證,顯示有國際資金漸次流入參與這次大型集資。
 
表面看,A股正在熾熱的牛市之中,滬深兩市的成交額宇宙最高。但A股的新股集資能力成疑。今年以來已有逾百新股上市,幾乎全為集資額甚少的股份。因為有關部門為了保此輪被內地股民所稱的國家牛市於不墜,採取了多種措施催谷A股。避免大型集資,只進行小數額高頻率新股發行是其中重要措施。因為這種集資方式可以通過壓低招股價,上市後由基金抱團大幅推高股價,吸引更多資金參與打新並留在市場,使國家牛市繼續下去。
 

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所謂國家牛市,意即國家為了各種目的強力製造的牛市。中國經濟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進入常規的運行本屬應有之義。經濟發展有無法抗拒的規律。鄧小平新政使本來處於傳統自然經濟的中國跨入現代市場經濟,這一過程有超高速的增長合乎經濟發展的規律。實際上人們總喜歡把中國的轉型形容為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以我的觀察,更正確的說法應是從傳統的自然經濟發育為現代市場經濟。因為中國當年根本沒有建成完善的計劃經濟體系。具體地說百分之九十的中國人生活在自產自足的農村,不管是人民公社時代還是後來解散人民公社,這些人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都與他們千百年前的遠祖相差不多,就是用自己體力修理地球。
 
這也是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中國興起而俄羅斯衰落的原因。後者是真正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但因為兩種經濟體系差異太大,轉型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時間大得多。反而中國的過渡即自然經濟發育為市場經濟難度小得多。在傳統自然經濟躍上現代市場經濟過程完成後,怎麼掙扎,經濟增長也無法恢復舊觀的了。但是由於政治原因,內地就是要作這種很難成功的努力,意圖延續特殊時期的超高增長率。
 

內地A股只是工具

 
製造國家牛市是這種努力的重要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內地有關部門也算是士急馬行田了。為了製造財富效應,管不了股市作為經濟設施應有的規範,讓它成為一個真正的賭場,國家做莊,大媽大叔投注,股市廢棄估值功能,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頻密推出擔當開大開細的功能。每個月一次,現在增加到兩次的新股更擔當了把人們留在賭場的功能。因為打新只賺不賠。是何神奇能臻於此耶?說來簡單,A股IPO分網上網下申購,平均而言大抵各佔其半。夫網下者由合資格的機構申購,但有禁售期之設;網上則開放申購,且機會均等,按錢分配,有十倍的錢就有十倍機會。
 
這樣一隻IPO新股,網下機構得其半,一上市他們連續掃貨,使之連續升停板,不升過倍根本沒有成交。這樣中簽者多有數倍盈利。為什麼機構這麼慷慨派錢呢?需要指出這些機構多為公募基金,他們已有網下申購的貨底,因為有禁售期,他們有誘因推高價格,使這些貨底增值,將使基金淨值上升,使基金投資者得益,增加基金吸引力,使更多人買入基金。只要買入多於贖回,基金就不需要沽貨套現,甚至還可以把繼續投入(即流入扣除贖回的)的資金再買入以推動所持股份價格。原則上這種遊戲只要不被界定為造市(實際上完全是造市行為,只是現在政治需要,不作追究)可以一直繼續下去,直到贖回多於買入基金的數額。因此才有暴風科技上市後連續漲停30多天,股價在不足兩個月上升50倍的妖股出現。
 
假如像華泰證券這樣規模的 IPO 在 A 股進行(華泰已有 A 股,但當年上市時 A 股並非處於現在這樣的國家牛市中),上面所描繪的圖景一定大為走樣。因為網上申購的份額如果佔50%將會有近200億股份在散戶手中,公募要花多少錢才能推高一倍呢?
 

港交所主席的「分析」

 
從證券市場我們可以看到,香港保持原來的制度才使香港更具價值,對國內而言更是如此。
 
早前港交所主席在公開場合充當分析師發言稱,大陸投資者會對港股有愈來愈大的影響力,香港投資者應該跟上變化趨勢。言下之意,香港投資者要接受並跟隨大陸的炒作方式。這位主席是政府委任在港交所董事會的代表,職責是保證港交所的運作合符公眾利益。市場分析應該不是他的責任也未聞他有這方面的歷練,作這樣的發言令人驚訝。
 
對於港交所而言,不管哪一路的資金,應該做的是要求他們遵守香港的證券交易規則,而不是讓他們反客為主,用中變港;更不能要求本地投資者跟隨猛龍。實際上港交所還要探究,在北水滔滔之際,國內炒家的一些陋習會否全面進佔港股市場,徹底摧毀港股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內地A股只是政府的工具,工具者必求方便使用也,因之可以隨時間和場合的轉變讓工具或變尖或變利,全在政府指掌之中,所以A股沒有成為規範成熟的證券市場;港股作為法治地區市場經濟的設施,要求的是股市參與者包括發行人與投資者的利益均衡。這是A股與港股的最根本區別。
 
以近期論強國人不斷叫囂要來港爭奪港股定價權,我不知道這位港交所主席是不是受到感染,而作是番說辭。港交所應該做的是徹彼桑土,綢繆牖戶。看看港股有什麼漏洞,有沒有被人利用。很明顯A股那種莊家集齊街外股份以高倍數大幅炒上,然後獲利的掠奪式搞局已使港股漏洞暴露無遺。從恩達(1480)到高銀(530,283)乃是這種惡炒之濫觴。港股如不堵住漏洞,到時大叔大媽因港股通門檻取消,港股難免成為中國第三個也是最不起眼的股市,則港股不足觀也失去對國家的價值。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