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考題,提問考生「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参考資料C及D,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就該考題及所問,教育評議會提出嚴正而憤怒的公開聲明,並對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及相關公開試與學科擬題及審批考題人員,予以嚴正譴責。
近現代中國,由於國力衰弱,自1840年以來,備受歐美列強侵略。日本侵入朝鮮之後,亦於十九世紀末期以來,發動軍事侵略我國,包括佔奪台灣、澎湖、遼東,以及圖謀佔奪東北。
民國成立,迫逼北洋政府簽訂廿一條款,山東換文,意圖佔據山東,控制東北。
1931至45年,再次發動侵華戰爭,國家自東北至華南地區,半壁河山淪陷於日寇,國家生靈塗炭,軍民死傷枕藉,財產損失鉅大。日本目的,吞併全中國,納為殖民地。今天國人,未淪為亡國奴,靠的是當年抗戰的無盡付出。當代歷史教育的最基本,讓學生認識國家倖存非必然,國民需圖強奮鬥,既要避免災難中國的重演,也要共同促進國家安定,社會安穩。
1900-45年中日歷史資料,多如汗牛充棟,本屆歷史科考題,何以選取所提供的兩項,而不選其他,目的何在?如何評估考生可能的思路與答案。
考題所提供資料,故然略去1900-45年間中日關係最主要的日本侵華史事,更只選取皆偏於日本對華表面援助、支持的資料,即中國學生得以留學日本,接受速成法政教育,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借款臨時國民政府,促成民國的成立。
違背香港教育人員必須承擔國民教育應有之義
以上考題提問及所提供資料,面對當年長期加害中國,犯了戰爭罪行與暴行的國家,居然援引偏袒該國的片面資料作考問根據,既迴避日本侵華暴行,也意圖導引部分考生接納日本對中國近代發展近似有所貢獻,輕忽當年日本侵華之舉,亡華之心。本會基於考題及所問,從歷史教學及國民教育的分析,相關擬題人員,可能存在有意圖以個人政治取向,蠱惑學子,借引發多角度思考為包裝,蒙混使用歷史資料,可能已構成涉及違反考評局擬题的應有守則,亦違反教育人員專業操守,更違背香港教育人員必須承擔國民教育應有之義。
本會在此,敦促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對是次考題相關事件及涉事人員,必須認真追究,嚴肅處理;涉事人員必須紀律處分,包括予以撤職。並確保相關事件,不可重演。
教育評議會執委會
202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