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體會活在當下的意義

佛教如實觀是一種深層次的客觀,學習在生老病死四苦中解脫,明白生命的風險和無常,所以會認真了解疫情和評估風險,以便作出適度預防,以平常心持正面的生活態度。

寫本文時香港的本地確診個案大幅回落,美國的情況雖嚴重,但歐美整體的瘟疫感染曲線(顯示每天新增案例)都是在平走或向下。各地人民稍微可舒一口氣,但正如專家們的忠告,現在仍不能減低防疫意識。希望快些有特效藥和疫苗出現,讓大家可以重回正常生活。

雖然疫症必須根據醫學和科學知識,佛學好像未能直接幫助我們解決世間的痛苦,其實若能了解佛教的如實觀和因果關係,對我們防疫心態和規律有正面作用。在網上看到寶僧法師的佛教疾病觀講座,提醒我一些佛學裏的應用哲學。人生觀一般可分為悲觀、樂觀和客觀,在疫情中悲觀的人會過分關注最壞的結果,承受不必要的苦惱的深切影響,亦可能導致生活態度變得消極。雖然普遍以為樂觀是正面的,但在疫情中若過分樂觀,則可能是一種脫離現實、「雞湯式的心靈麻醉」(寶僧法師語),令人忽視一些嚴重的現實後果,高估運氣但低估了疫情。這些樂觀派可能是「快樂的高危族」。

佛教如實觀是一種深層次的客觀,學習在生老病死四苦中解脫,明白生命的風險和無常,所以會認真了解疫情和評估風險,以便作出適度預防,以平常心持正面的生活態度。也可能在這段特殊日子裏,找到更有意思的生活點。例如長期待在家,與家人有更深入的溝通及了解,可解決一些長期潛在的問題。我有些平常沒時間的朋友,現在有機會多看書。另外,網上有很多宗教和哲學講座,讓我們的知識和智慧都有所增長。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

禪宗的重點是要活在當下,以為生死就是呼吸頃刻之間的事,所以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刻,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新冠肺炎是一種呼吸道感染,令我深深體會到為什麼每一刻都那麼重要,不要浪費生命,也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日本枯山水園藝大師枡野俊明,解析佛教重視當下還能呼吸每一刻的重要性,並以茶道為例。「日本茶道講究一期一會的概念,是帶着『瞬間』意義的詞彙,時刻提醒自己生活不會放慢腳步,生命不會延長,構築起整個人生的是我們正在呼吸的當下。每天重複做同樣的事,也是一種人生,但我相信在這些反覆中一定會有許多新發現。」(摘自《知日》雜誌)希望各位也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命的價值。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馮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