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5月4日下午4時,有1宗確診個案,屬於輸入性個案。
患者是27歲女子,香港人,一直在美國居住。4月11日在美國失去味覺、嗅覺、喉嚨痛、鼻塞,在當地沒有看醫生,一星期後已經痊癒。5月4日獨自回港探親,早上乘搭CX881航班,沒有病徵。在亞博館留下深喉唾液樣本,對病毒呈陽性。現時入住屯門醫院。她沒有其他密切接觸者。
本港個案累計為1041宗(包括1040宗確診個案和1宗疑似個案)。
自4月12日起,連續23天新個案數字都是單位數。
對上一宗本地個案的確診日期是4月19日,連續15天沒有本地個案。
單日21人出院
醫管局報告,截至周一中午12時,過去24小時,醫管局向衛生署呈報15宗懷疑個案。目前仍有151人留醫接受隔離治療。
過去24小時,有21位確診者出院。
目前899名確診病人出院,1名疑似確診病人出院。
129人穩定 6人嚴重 1人危殆 4人死亡
截至周一中午12時,目前有136位確診病人在14間醫院留醫,129人情況穩定,6人嚴重(第338、417、461、698、713、857號病人),1人危殆(第595號病人),4人離世。
截至周一上午9時,已使用的負壓病床共1231張,使用率約37%。負壓病房有666間,使用率約50%。
張竹君:暫時毋須強制全民戴口罩
對於能否放寬「限聚令」或處所限制,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已超過1個潛伏期沒有新增本地個案,相信政府高層會參考專家意見,研究在合適情況下取得平衡,減低疫情同時讓大眾放鬆。
她提醒社區可能仍有隱性傳染者,市民須戴口罩,不適宜放鬆,現時約97%市民有戴口罩,暫時毋須強制全民戴口罩。
另外,對於放寬「限聚令」的人數,張竹君說,現時4人的標準曾參考外國做法,但承認沒有實際科學根據,如果由4人增至8人,相信能在母親節,容許家人較多的聚會。
至於中大將於社區抽驗3000人尋找隱形患者,張竹君說,歡迎相關研究,本港確診的1000多宗個案中,有百多宗無病徵,但不代表真實比例。她解釋,早期未有抽驗太多無病徵的病人,其後才加驗外遊人士,並為檢疫人士在檢疫中心第12日時檢測。
張竹君認為,要2個潛伏期、即是28日沒有新增本地個案,才能決定本地疫情受控,形容現時情況「有少少安樂」,本地傳播鏈有截斷跡象。
醫管局逐漸恢復醫院非緊急服務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說,5月起逐漸恢復醫院非緊急服務,預計首先恢復放射診斷及電腦掃描服務,其次為日間專科門診及非緊急手術,再安排增加普通入院病人容量,他形容不能「一步到位」,要預留空間以防疫情再爆發。
劉家獻說,要視乎感染控制、病人流量、排隊及等候座位安排等,亦要考慮保護裝備存量。他擔心,雖然N95呼吸器有兩個月存量,但全球供應仍未穩定,又指需時安排已調配至負責新型肺炎的醫護,返回原有崗位。
工貿署即日起處理豁免在內地港企接受檢疫申請
政府公布豁免在內地從事生產作業的香港企業接受強制檢疫的申請機制,工業貿易署5月4日起處理有關申請。豁免安排
政務司司長已根據法例,由5月4日起豁免相關類別人士接受強制檢疫,包括持有《商業登記條例》(第310章)下發出的有效商業登記證,並在內地從事生產的香港企業擁有人及所僱用和授權的最多一名人員;又或企業所僱用和授權的最多兩名人員。
獲豁免人士只可前往及逗留於其香港企業,在內地生產廠房的城市,以支援廠房的運作和業務。
獲豁免人士在內地停留期間,須採取所需防護措施保障個人衞生,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接觸,回港後須於留港期間,接受由衞生署安排的醫學監測,須戴口罩和每天量度體溫,並向衞生署呈報任何不適。
申請表格可於工貿署網站下載,連同所需證明文件以電郵或傳真向工貿署遞交申請。署方會按需要諮詢香港工業總會或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及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工貿署會向獲豁免的人士發出豁免授權書,列明豁免條件。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