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現時有條件放寬社交限制 政府將全民派口罩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政府有條件考慮放寬防疫措施,包括重新檢視「限聚令」。他透露,政府將會全民派發可重用口罩。

本港連續多日沒本地感染個案,加上整體確診和死亡人數較低,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出席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他認為現時有條件放寬限制措施。他亦透露政府將會全民派發可重用口罩,該款口罩可清洗60次。以下為訪問摘要:

放鬆限制要付出代價

現時本港疫情的發展,袁國勇認為有條件或基礎去放寬限制措施。因為本港的確診數字是全世界最低的地區之一,死亡人數低,醫護人員感染數目少。加上4月18日後,沒有本地感染個案出現。

他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不像沙士(SARS)般隨着時間而離開,不會說7月病毒就消失,因為疫情在全球蔓延。如果說過了14天沒有個案就安全,全人類恢復過往生活,沒有可能。如果要跟隨「28天沒有個案才放寬」的原則,也沒有可能。

邊境放鬆一定最遲

袁國勇認為,措施放鬆後最重要是有沒有零星個案出現。如果有,大家可能緊張。如果有群組感染,原本放鬆的防疫政策會再收緊。

現階段可以放鬆,但不可以一下子放鬆,而是逐步放鬆。邊境放鬆一定要最遲,因為外地疫情未定,放鬆邊境很有問題。但在邊境上要考慮很多問題,例如跨境學童,還有經濟活動。如果一直不放鬆邊境,也是有問題。這是後一步的事。

袁國勇表示,這階段全世界疫情大爆發,大家要忍一忍,不建議香港人外遊。他以紐約為例,現在紐約死了18000人。如果香港當初沒有跟隨政府的建議,香港會死了14000人,正如當初的估計,20%人口感染,1%死亡率。如果香港當初沒有隨政府的建議,會出現紐約的情況。

要改變場所運作模式 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袁國勇做過研究,香港很多群組感染,主要都是大家沒有戴口罩下互相感染。每一個食肆、卡拉OK、酒吧、健身中心要考慮高危控制點,避免交叉感染,就可以恢復服務。如果沒有準備,就很糟糕。

他相信政府心裏有數,也相信政府和業界之間也有溝通,怎樣將高危控制點能控制下來。他相信衛生防護中心的醫生做了很多工夫。

袁國勇覺得要將整個運作模式改變,以致將交叉感染的風險減到最低。他相信香港人很聰明,會想到一些辦法,大家與醫學專家商量,找出所有高危控制點,這會比較容易。

他覺得卡拉OK運作模式與其他食肆不同,一定會找到高危控制點減低風險。因為有人群聚集,要完全避免不可能。不能永遠這樣生活下去,一定要將經濟活動和社交活動恢復。

創科局研發口罩可洗60次

袁國勇透露,政府將會全民派口罩,口罩可以洗60次,是創新及科技局蔡淑嫻女士告訴他的。

袁國勇覺得這是一個德政,因為市民購買口罩很困難。這個口罩可以重用,可以洗60次,十分環保。市民無需因為沒有口罩而擔心,又沒有籍口說買不到口罩而不配戴。

戴口罩非常重要,袁國勇在瑪麗醫院做了實驗,將病人旁邊放置機器抽1000立方米空氣,空氣沒有病毒,但周圍環境很多病毒,證明病毒不是靠空氣傳染,而是靠飛沫傳播。

袁國勇覺得香港其中一樣做得好的地方是全民戴口罩,當你早上上班時,留意到有97%人帶着口罩。所有事可以放寬,但戴口罩千萬不可放寬,這是底線。

但他明白市民會很困難,因為夏天到了,戴着口罩會不舒服,甚至敏感。但不戴口罩有一個代價,如果身邊有隱性病人噴出飛沫,你會被感染。

袁國勇覺得在夏天的時候,又濕又熱,大家在冷氣房間聚在一起,沒有戴口罩時更糟。新加坡疫情愈來愈嚴重,就是當初人民沒有戴口罩。

袁國勇呼籲,現時需要放寬很多疫症措施,但同時不能一下子放寬,必須同時仍然有很重要的措施,千萬不要放鬆,相信口罩是最重要。其次就是手部衛生,他身上永遠攜帶酒精搓手液。與人見面後,就用酒精搓手液搓手。

重新檢視限聚令

袁國勇覺得限聚令也需要重新檢討,因為現時很多情況執行不到,但他覺得一下子放寬也不對,要一步一步令限聚令慢慢放寬。要想清楚有什麼措施能將放寬的後果減至最低,正如食肆,找到所有高危點,才能放鬆。全部都不可以一蹴而就。

市民要明白,政府很難才推出限聚令,於是佛堂、教會不再有聚會,增加了社交距離。但突然間沒有限聚令下,聚會重新出現。有什麼方法阻止交叉感染。當沒有這些措施前,不要過早鬆懈。

他相信全部在政府內部討論。要想怎樣寬鬆,要想事先有何準備。

近期在限聚令有一個爭議,就是遊行示威。有人說已經每4人相隔1.5米或以上,但仍不能進行遊行。袁國勇覺得在科學上的原則,就是盡量不要聚集。聚集當然有危險,問題是這個情況是非法集會,還是限聚令的緣故去拘捕遊行人士。他覺得爭議不在科學上,而是怎樣運用法例。這不是他的專業。

他的原則是減低交叉感染,減低聚集,增加社交距離,這些全都是重要的科學原則。

加強入境人士對病毒測試

外部放寬措施方面,袁國勇認為,現階段想方法令輸入個案減至最低。例如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每天要做很多測試,幫助跨境司機、商人檢驗。

所以政府其中一件事,就是增加測試數量,希望每天測試7000至1萬。每100萬人,起碼每天進行1000個測試,令入境人士可進行測試。

但最好是入境人士入境前7天做過測試。入境7天前測試,入境當天再測試,兩次對病毒呈陰性,對香港很安全。就算有隱形患者,兩次測試成功過關,仍然不容易將病毒放出來,加上人人都配戴口罩,所以不用太擔心。

袁國勇認為,措施可暫時放鬆,但情況轉差時,又要即時收緊。這是未來一至兩年的常態。

袁國勇認為,現時進入一個稍為休戰的狀態,政府、醫管局、衛生署做好測試能力、追蹤能力、隔離地方、醫院的隔離病房、保護裝備等工夫。等冬天再來時,病例數目突然急升,未有疫苗時,都不會兵荒馬亂。

他覺得第一件事是做好病毒測試,因為現時本港的測試數目遠遠不夠。

不要對疫苗有很大的期望

袁國勇認為,疫苗製作需時最少一年,現在還在動物測試的階段。

他奉勸所有人不要對疫苗有很大的期望。因為大家都知道人類歷史裏,從來沒試過大量注射冠狀病毒疫苗。注射了有何後果,沒人知道。「所以你問我,如果有疫苗時,要我接受注射,我就不肯了,靠口罩好了。」

他又認為,一年之後有疫苗,給人先注射。如果疫苗有副作用,病情可能更嚴重。要令更多人測試過,沒有問題,才能考慮是否接受疫苗。而不同群組對疫苗反應不同。

抗病毒藥方面,下周袁國勇在《柳葉刀》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用雞尾酒療法,將患者住院日數減低至五天半,減低患者病毒載量1000倍。所以藥物不是太大問題。高拔陞醫生已經購置很多藥物,就算沒有瑞德西韋,有其他藥物可以代替。

寄望港人在疫情中反省

抗疫100天,香港現時的情況,袁國勇覺得很感恩。感謝市民通力合作,加上特首和司局長幫忙今次的抗疫。最重要是市民的支持。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大家繼續努力加油。

大家在疫症裏,除了保持身體健康,希望也有反省。當安靜下來時,想想香港應該怎樣向前走,應該怎樣互相幫助。

他相信香港抗疫階段性成功,最重要靠科學實證,靠人與人之間的愛,繼續令香港維持下去。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