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成立對近現代中華歷史文化發展,影響甚大。社團的功能,對內為團結會員,盡力協助會員解決生活的困難,又為會員之間仲裁商事糾紛;一些龐大、具有商務性質的社團,又可以增加會員之間聯繫,成為會員商貿合作的平台,甚至可以為會員提供經濟支援;對外更可為會員爭取權益,跨地域業務,擴大商貿網絡;一些龐大的社團,因會員人數眾多,更成為官方與民間溝通的橋樑,政府施政也先向社團徵詢建議。在香港的情況而言,既有專業學歷證明社團,如會計師公會、律師公會等等;也有專業性質社團,特別是商會,如香港潮州商會、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九龍總商會等等;也有志願服務社團,如香港小童群益會、公益金、博愛醫院、東華三院;也有志願服務的制服團體,如香港童軍總會等;也有血緣宗親會,如香港出現的旅港宗親會、同鄉會;更有建基在血緣及地緣,以團結宗族發展的社團,如:香港潮屬總會(以下簡稱「潮總」)。
先談「總會」地位的重要,因為總會的規模、組織及功能,較單獨的同行、同鄉會及同鄉商會等更為重要,「總會」是集結個別社團的力量,除了具備以上個別社團的功能、為政商之間的橋樑外,更具備聯絡及協調同鄉商會、同鄉慈惠團體、同鄉文化團體的功能,又能召集同鄉各屬會討論事務,更有效地成為動員屬會給予政府施政的建議,集思廣益,而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就是具有以上功能的「總會」。同時,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成立於2001年,至2019年為止,已歷18年,在推動香港工商貿易、文化教育事業、團結鄉族、協助政府推行政策方面,均取得成效,居功至偉;而每年農曆七月在香港維園舉行的盂蘭文化節,也是由「潮總」舉辦的。「潮總」對香港整體發展,甚值得研究。近日周佳榮教授著《傳承與開拓: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發展史》(以下簡稱《潮總》)一書,得見作者不獨研究潮總的發展,更成功表述潮總推動中國內地、香港及海外潮僑文化及商貿事業的貢獻,引證香港進步與潮總發展的互動關係,更補足香港血緣及地緣宗族社團文化研究課題。
周佳榮教授,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近代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新亞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及導師。著有《中國歷代史學名著快讀》、《錢穆史學導論:兩岸三地傳承》、《香港潮州商會九十年發展史》,主編《香港潮汕學刊》。
《潮總》一書共分:第一章、團結潮人: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成立和進展;第二章、凝聚力量: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開拓新里程;第三章、弘揚文化:潮汕地區建置歷史及傳統精神;第四章、擕手並進:潮港兩地交通和潮入在港活動;第五章、敦睦鄉誼:香港潮屬社團的創辦及其變遷;第六章、扎根香港: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的團體會員;第七章、服務社會:香港潮屬總會的社會功能;第八章、與時並進: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回顧與展望。尚有附錄,分別為: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歷屆會董名錄、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團體會員名錄、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大事記(2000-2019)、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發展年表(1870-2019)、潮屬社團及相關名詞事項彙編。
以下本書的特色:
總會扮演了海內外交流的橋樑角色
其一、作者成功表述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扮演了海內外交流的橋樑角色。依王宏志教授在《歷史的沉重 : 從香港看中國大陸的香港史論述》曾言,國內外研究香港史的成果,主要分兩派,一派學者多從英國殖民地政府帶給香港發展的視角研究香港史,強調英國促進香港的貢獻;另一派以中國內地學者為首,多從反帝主義入侵的角度,表述香港歷史是一部抗英鬥爭的歷史,但以上兩派學者,尚未多從香港本身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進行研究。而日本學者濱下武志教授在《香港大視野:亞洲網絡中心》中,指出香港以其交通發達、通訊方便、健全行政及金融體制,成為國際資本及人才交流的要地,國際以香港成為交通及人事聯繫網絡區。
《潮總》一書第四至七章,建基在堅實的史料下,作者成功指出2001至19年「潮總」在國際文化及商貿交流的角色,達到「以香港為聯繫海內外潮屬社團和潮籍人士的樞紐,提供了活動的平台」(頁16),「凝聚鄉親的力量,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作者成功指出「潮總」是一群從潮汕來港人士組成的團體,有明確及系統化的行政架構,設立會董會、監事會、財務部、宣傳部、婦女委員會、盂蘭勝會保育工作委員會、地區事務委員會等,更涵蓋潮汕地區多個地緣性行業性社團,「潮總」成立主要宗旨為「凝聚鄉親的力量,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潮總」成立之初,尤注意促進香港與中國內地,特別是潮汕三市政府及商人與海外潮屬社團、商貿機構及地方政府的交往和合作,更支援家鄉汕頭、潮州及揭陽的潮汕三市的發展。組成「潮總」成員主要為香港潮商會、香港潮州會館、香港九龍潮州公會、香港汕頭商會、香港潮商互助社、香港潮僑塑膠廠商會、香港潮僑食品商會等等。書中更詳述自2002年「潮總」多次組團訪問潮汕三市,組織香港高等教育界訪問汕頭大學、韓山師範學院,協助潮汕高等院校學生往香港及海外求學,又促成香港與潮汕三市學校,合力進行研究計劃及編寫教材,藉此「造福鄉梓」。此外,書中也表述「潮總」於2006及2018年捐助潮汕三市水災,2008年亦捐助四川汶川地震,救濟潮汕鄉友。
「潮總」在香港成立,屬下的社團,也是多福惠香江。作者研究指出「潮總」會員屬會多在香港辦學,如成立香港潮商學校、港九潮州公會中學、港九潮州公會中學等,也捐助香港高等院校發展基金,曾資助國慶煙花活動,又成功向中央及特區政府申請把「盂蘭勝會」,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頁24),並舉辦「盂蘭文化學術研討會」,把盂蘭文化知識傳於香江,更成功藉舉辦「盂蘭文化節」以傳播孝敬思想。「潮總」又成立禁毒小組,又舉辦慈善、敬老的活動,會員屬會,如香港潮商互助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已成立商品調查組,刊行「行情紙」方便潮汕商旅來港行商,香港潮商互助社每於香港遇災難時,必撥款緊急救濟。還有,作者研究更見會員屬會也在香港進行宗教活動,如成立旅港潮州普慶念佛社、香港德教總會、潮州從德善、潮語浸信會,為地方各人士提供心靈及精神力量,由是總會既為一個綜合性社團,也是一個具有業緣、地緣、宗教、血緣性與的社團組織。(頁171)
更重要的是,如濱下武志教授所言香港因為交通及通訊較中國內地方便,人流及物流較迅速,調動資源較方便,由是香港的社團更成為國內與海外潮屬和國際商貿組織交往的重要橋樑。書中第七章詳述潮總在國際社團交往的角色。作者指出早於2007年「潮總」邀請海外及香港潮商往潮汕地區,進行投資基礎建設、物流、能源科技。及後,更與香港福建社團聯合舉辦往潮汕及福建的商貿考察活動。「潮總」率領會員於2003年後,先後往新加坡、悉尼、加拿大等地,參加國際潮僑聯誼會,2007年又舉辦越南考察團。(頁232)
開拓撰寫社團發展史的新框架
其二、作者精心規劃《潮總》撰寫架構,不同於一般「編年體」社團發展史著作。潮總雖成立於2001,作者在全書成功以潮總發展為綱領,分立章節,把百多年居港的潮屬人士生活、潮屬組織發展。作者更藉研究「潮總」,得見潮汕的精神及潮人文化,開拓撰寫社團發展史的新框架,把潮汕名人、潮汕地理、居港潮人的日常生活情貌等等,全部呈現在書中。
不少學者已指出文化是藉後人身份認同、制度、活動等各方面的努力形塑。周教授從這個角度表述「潮總」發展。
作者書寫「潮總」歷史不同撰寫一個固定社團歷史,「潮總」為一個綜合性社團,屬會會員甚多元化,又是跨界別的,「潮總」屬會會員既有專業團體,如:潮僑工商塑膠聯合總會、潮僑食品業商會;也有宗教性的,如香港德教紫靖閣,更多是具有地緣、血緣性的組織,如長洲潮州會館、香港區潮人聯會等,各屬會會務發展時期均長於「潮總」,若只述「潮總」的發展,由是未能詳述會員屬會的歷史,也未可以在書中談及總會與屬會的關係,故作者以「潮總」發展為全書的綱領,再述屬會發展,書中第五、六章,便先表述總會舉辦的活動;及後,再從歷史追縱「香港潮屬社團初創期(1921-1945)」,表述了1906年創辦旅港潮州八邑商會及其推動商務,戰前籌辦完全小學的情況;作者也在此章介紹於1930年香港潮商互助社,更述此互助社在1933及1937年賑濟水災;書中更多談及1970年代,香港潮僑聯誼會、香港潮州會館、九龍潮州公會、香港潮僑公益協進會等的歷史及以上各社團對社區服務的貢獻,福惠社群。
構成社團的文化,除了有賴熱心人士的努力及推動外,也要藉地靈人傑及文化傳承,加上各方面的因緣,為「潮總」發展定下種籽。
作者表述「潮總」歷史發展下,成功表述了潮汕及香港地理環境、居港潮人的深厚歷史文化與今天潮總的關係。書中第三章,作者先述及「潮總」成立宗旨是推廣潮汕文化及傳承潮汕精神,總會雖在香港成立,居港潮人多祖籍潮汕,潮籍人士尤重視鄉邦文化及對鄉親表孝思,乃至居港的潮屬人士的第三、四代,均以傳承及弘揚潮汕文化為己任。由是書中表述了讀者應多了解潮汕地理,潮汕縣市建置變遷,潮汕民居類型,潮汕地區的景點及非物質文化,潮汕口頭傳說、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書中也深入引介潮州工夫茶藝、潮州木雕、潮陽英歌、潮州鐵枝木偶戲、潮州音樂、潮繡、潮州「出花園」、揭陽賽龍舟、普寧英歌、普寧豆醬製作技藝、蘇六娘傳說、潮南英歌、澄海燈謎、廣德泰藥酒釀造技藝、汕尾魚歌、紫竹觀道教音樂等,均具有潮汕傳統文化的特色。
此外,總會的成就有賴前賢的努力,前賢的貢獻早在總會成立之前,但他們對香港社會的貢獻,使香港各界人士得以受惠,故更敬重潮人,他們的努力為「潮總」奠定基礎。作者在書中第四章開列「潮人在香港從事的行業和活動」專節,介紹促成南北貿易轉運的重要潮籍人士陳開泰、高滿華、陳煥榮,及著名潮籍商鋪元發行和乾泰隆,以上潮商及店鋪尤促成暹羅運港的大米貿易。書中更介紹南洋潮人籌辦新加坡莊、安南莊、泰國莊,著名泰國潮籍華僑陳弼臣、黃子明對白米業及南北行業務的開拓,甚有貢獻。而在文化教育事業上,書中既介紹潮人先賢,如林子豐、呂明才、鄭植之、饒宗頤等,也介紹當代潮籍賢達唐學元、李嘉誠、陳有慶、陳偉南、蔡衍濤、莊學、馬介璋、許學之、陳幼南、吳康民等,以上潮籍賢人不只是捐助中小學及高等院校興學,更身體力行,直接參與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及潮文化在香港流播的工作。
正因為作者不以年代先後的「編年體」書寫「潮總」的發展,使讀者可以從多角度,得見潮籍文化及潮人在香港的貢獻,讀者閱此書也可以藉人物的事業,得知潮人勤奮及祟尚鄉邦文化的精神。
研究潮汕文化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
其三,作者運用表列,方便讀者了解「潮總」發展及組織架構。作者深明若不以「編年體」書寫社團的發展,往往未能使讀者知悉「潮總」的發展,故書中附錄,分別開列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歷屆會董名錄、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團體會員名錄、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大事記、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發展年表,均詳列總會、屬會會員架構、會員名錄外,更有「大事記」,把總會及潮屬社團發展,與香港歷史發展及國際大事件相連,讀者以直接明快的方法,從表列已見總會及潮屬社團舉辦的國內外活動,與其時中國政策、國際政治及經貿環境相呼應。
其四,《潮總》一書,得見作者廣泛地蒐集很多資料。作者運用大量歷史文獻,如引用不少潮州志書及鄉賢記錄,也有引用近人如饒宗頤、陳澤泓、司徒尚紀、黃挺、冷東、詹伯慧、黃桂、吳巧瑜、潘瑩、林凱龍、張偉、徐燕琳、陳荊淮、陳啟川等,研究潮汕文化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作者廣泛引用不少總會公開出版通訊及內部文獻,多期《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訊》、潮籍人士未公開出版的致辭及檔案文獻、不同時期的《潮僑通鑑》、大量新聞報章資料。讀者若進一步研究總會的發展,可以多閱書中所運用的文獻材料。
本書作者以潮籍人士身份,以堅實資料,撰成《傳承與開拓: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發展史》一書,既能以客觀分析,也能以潮人鄉邦情懷,表述文獻以外的潮籍社團文化及潮州精神底蘊,結合主觀感謝及客觀分析。《潮總》一書,不只是研究香港潮屬社團的必要書籍,更是研究香港商會史、社團文化及組織的必要參考書。
!doctype>新書介紹
書名:《傳承與開拓︰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發展史》
作者:周佳榮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