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香港在教育方面成功地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增加一年大學教育(中學縮短一年)、將兩個公開考試合併為一,以及修改課程結構和內容等。當時Google也只是剛剛成立,而Facebook在2005年才公開面世。
20年後,環觀亞洲各地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台灣、澳門等,都已完成或正進行另一次改革。香港可以繼續用20年前我們父母輩的教科書及課程嗎?在這個日新月異強調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的年代,20年前設計的教育制度訓練出來的人才,能否滿足社會未來需求?我們是否需要作出相應改革?「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2018年)研究報告最近出爐,促使我們反思。
透過PISA排名 找出自身優劣
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每三年一次,評估15歲學生以母語閱讀、數學和科學的能力,2018年共79個國家或地區參與,當中包括中國內地四個城市、香港、澳門、日本及新加坡等。在2018年,香港學生在閱讀及數學的成績一如以往表現優異,全球排名第四,可見香港的教育制度十分成功。香港的科學成績素來十分優異,但自2015年驟跌,2018年成績並無改善,排名第九。這與高中修讀理科的學生大減、大學相關學科收生也沒有高要求有關。OECD及我們的關注,並不在乎PISA排名本身,而是找出各地自身優劣,以制定適當政策。透過比較數據,我們可以看見鄰近的澳門學生不斷進步,2018年三科都均勻地在世界排名第三,更勝香港一籌,值得深入了解參考。
細看我們的科學成績,實在令人擔憂。香港只有7.8%學生的科學能力達最高等級(第五、六級),只與OECD平均(6.7%)相若。但是,新加坡具有這般高能力標準的學生比例,是我們的3倍;中國大陸(北京、上海、浙江及江蘇,人口約為美國的一半)的比例是香港的4倍,而澳門則是香港的2倍。從另一角度,若拿整體學生作比較,如果各地隨機抽出100個學生,大陸有57個學生的科學能力較香港學生優秀;新加坡有27名較香港優勝;澳門則有22名。總之,與主要競爭地區比較,在培訓優秀科學人才方面,香港被遠遠拋離。誠然,香港由缺乏天然資源的小漁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最珍貴的是香港本地人才。全球經濟轉型,創新科技將成為各個經濟體發展的重要引擎,學如逆水行舟,香港豈能不作出改變呢?香港政府應認真思考如何能加強應用型的課程,特別是培育創科人才。
三招改革課程 符合社會需要
教育制度及課程環環相扣,牽連甚廣。在科技應用教育的改革,政府可考慮以下三點:
一、資助專上課程避免「將課就價」
在香港開辦專業及職業課程的設備及學生個別指導等,一般費用高昂。尤其是一些自資課程,學生選課程時往往考慮能否負擔學費,惟政府對院校的資助是「錢跟人走」,導致院校並非根據市場對人力的需求開辦課程,出現「將課就價」的現象,院校課程不一定是社會所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推出「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支援自資院校開辦符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特定課程,是好的開始。政府更應不斷檢視課程,增加課程彈性,讓科技業內專家或機構可協助專上院校,開辦既有前瞻性亦最符合社會需要的課程。
二、業界學界合作增加應用職學計劃
對於完成十多年中、小、幼教育的學生,很多不願意也不適合,繼續整天坐在課室完成數年的全日制專上課程。此外,近20歲家境不算太好的學生,往往要兼職養活自己,甚至支持父母及弟妹的生活費用,導致學習及工作兩邊不討好,都出現問題。職學計劃(earn and learn)——進入職場賺取收入,也一邊學習,可能更適合這類青少年。
因此,我認同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政府可成立中介機構,以擴展「商校合作計劃」,與業界合作,甚至早在中學期間就為學生提供應用學習課程,走出課室的教學環境,讓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此外,政府更可參考德國雙軌教育模式,學生於特定學期在公司實習賺取收入,其餘時間在應用型大學上課,完成課程可獲本科學位及專業培訓證書。我們應建設一些比傳統大學更美輪美奐、設備齊全的應用型大專院校,去推行這類課程。
三、強化生涯教育 讓學生認清前路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世界經濟論壇引述的預測顯示,全球65%的小一學生將於日後從事現在尚未出現的工種。PISA研究亦發現,很多學生只認識及期望未來投身如醫生、律師及會計師等傳統行業,完全不清楚現時職場最吃香的工種,是與資訊科技及數據處理有關的行業。
政府應參考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在中學加強生涯教育,讓學生更加認識自己,並確立生涯教育為必修部分,舉辦更多生涯教育活動及增聘職業輔導員,向家長及學生灌輸正確的資訊。
課程及教學法方面,就算我們用21世紀的電子科技,但教授19、20世紀的課程,以及用17、18世紀的課室排排坐模式去學習,我們的學生能夠與時代接軌嗎?教育改革要長時間的商議及制定,可能要長達3至4年的謀劃,無法一蹴即就。推動應用教育發展,追上鄰近地區的步伐,保持香港強大的競爭力,刻不容緩。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