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藝術有助看清立場差異

「抽象化」不但讓論點變清楚,還能有助於跟其他論點產生連結。

有些人認為應該擴大社會服務,才能為弱勢者提供更多協助,其他人則認為應該裁減社會服務,以節省開支,不再鼓勵人偷懶。這兩種論點都有邏輯依據嗎?邏輯會不會比較支持其中一方?

簡化論點有助了解立場差異

有個合邏輯的思考方式是:擇取這些論點,抽象化成「錯誤否定」(false negative)與「錯誤肯定」(false positive)這兩種大略情形。就上述社會服務的例子中,「錯誤否定」是指某些人該得、卻沒得到幫助,「錯誤肯定」則是某些人不該得、卻得到幫助。這樣一來,下面的蘊涵就合乎邏輯了:

  • 如果你比較在乎錯誤否定,不介意錯誤肯定,你就會認為擴大社會服務是對的。
  • 如果你比較在乎錯誤肯定,不介意錯誤否定,你就會認為裁減社會服務是對的。

你瞧,這把論點簡化了,但在簡化的過程中,我們也更明瞭兩種立場之間的差異,而且還會發現,在乎錯誤否定的人根本就不會跟在乎錯誤肯定的人達成共識。在這種情況下,關鍵就變成要去改變某些人對核心原則的想法,而不是改變他們對其他事物的想法。

調時差也可用「抽象化」思辨

事實證明,錯誤肯定與錯誤否定是其他許多爭議的焦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抽象化」不但讓論點變清楚,還能有助於跟其他論點產生連結。

舉例來說,有個很多人共同的勵志短語就是:「寧願去做了,然後失敗,也不要後悔沒做而永遠不知道。」這句話應當是在鼓勵我們,「去做我們可能本來不該做的事(錯誤肯定)」好過「不去做我們本該要做的事(錯誤否定)」。事實上,我非常喜歡這句在感嘆「我們應該完成的那些事都沒有做,卻做完了我們不該做的那些事」的祈禱文:既有錯誤否定,也有錯誤肯定。

這套思考方法也幫助我調整時差:我已經知道,「我在疲倦的時候保持清醒(錯誤肯定)」,好過「我在很清醒的時候上床睡覺(錯誤否定)」。因此,對我來說比較好的調時差策略是提前小睡片刻,因為我知道抵達後我可以在必要時熬夜,然後到晚上就會疲累到一定睡得着。不過有些人沒那麼擅長錯誤肯定,所以最好是提前睡飽,然後在抵達後睡更久些。以下就是這兩種邏輯蘊涵:

  • 如果你比較擅長在疲累時保持清醒,而在不疲累時睡不着,就應該在飛過時區之前,讓自己少睡點覺。
  • 如果你比較擅長在不疲累時入睡,而無法在疲累時保持清醒,就應該在飛過時區前睡飽。

調時差居然會跟社會服務爭議有共同點,這似乎很出人意料,不過這就是抽象化強大的一面,因為抽象化是在顯然無關的狀況之間建立關係,因而更有效的運用我們有限的腦力。

新書介紹

書名:《邏輯的藝術:融合理性與感性的16堂邏輯思維課》(The Art of Logic: How to Make Sense in a World that Doesn’t

作者:鄭樂雋(Eugenia Cheng)

出版商: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