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下,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劇變,其中對教育的挑戰與考驗更為明顯。這段時期,許多學校都被迫關閉停課,萬千學子隔離在家中,利用網上平台才能維持正常學習。香港的情況也無例外,社會上的日常運作幾乎陷於停頓,教學活動首當其衝受到衝擊。全港大停課下,教育局指示所有學校採取「停課不停學」緊急應對措施,網上教學(E-learning)成為教師和學生的日常。
網上教學其實並非新生事物,只是這股風潮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催化下瞬間普及化;教師、學生和家長一下子要面對科技、互聯網、移動通訊、課程設計等科技軟硬件的巨大挑戰,一條無形的數碼學習鴻溝也因此在許多的學校隱隱呈現出來。
最近和一些校長交流,聆聽他們分享經驗,發現許多學校最近忙於「撲電腦」,杯水車薪,有些學校甚至還勞動校友改裝電腦捐助學生。這才讓人驚覺,香港雖是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但原來還有不少基層學生正面臨不同程度的「硬件」困難,並不是所有學生都「人人有腦」。大部分學生狹小的家居環境下既容不下一台大塊頭的座枱電腦,也沒有一部像樣的、有基本功能的輕攜式手提電腦。有學校的調查發現,七成學生只能用手機上網學習,但細小的顯示屏損害學生的視力,有一些學生用的還是3G手機,網速和數據的限制又成為另外一道學習障礙,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
疫症令教育界面臨一場變革轉型,在這段時期內,學生的學習能力、公平的學習環境和資源、心理健康等等,到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問題。社會如何支援讓學生有足夠的科技保持公平、持續的學習機會,政府當局及工商界人士也應該一併思考和探索。
以最有效方法調動資源幫助有需要學生
教育2.1大教育平台最近得到一些機構和人士,包括一名基督教愛心家庭、周大福慈善基金等的慷慨解囊和捐助,並獲得聯想電腦、中國移動等機構的支持和協助,向全港中學有需要的中四、五學生免費發放超過1300部手提電腦和數據服務,聯手支援基層學生應對新冠肺炎下網上學習的挑戰。短短時間就獲得超過300間學校申請,以每校平均申請十部電腦計算,需求量就是5000部,數字令人驚訝,但這只是冰山一角的統計,因為有關計劃的申請上限就只有十部,整體中、小學實際需求必定遠遠大於此數。
這次活動使我們清楚地意識到網上學習成功關鍵在於要有足夠硬件(電腦、數據網絡)、軟件(教材、教學設計)以及線下支援,才能縮窄數碼鴻溝為貧困學生締造公平學習的機會。其次要縮小這條數碼鴻溝,學校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他們擔當最關鍵的角色,只有他們才最了解學生的差異和需要,並且以最有效的方法調動資源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推動新世代的學習模式,學校肩負任重道遠的工作,而作為政府當局更加責無旁貸需要居中協調,我們希望當局在制定相關政策、發配有關資源時,無論在寬度以及速度上,都能更快到位、更加傾斜往有需要的學生身上。
鼓勵自主學習
今次疫情影響下,勢必加速網上教學的新趨勢,教育2.1大教育平台完成這次手提電腦捐贈工作之後,將會集中帶頭促進教學軟件素質及線下教師交流的工作,並在新的起點構建「大教育平台」,推動商界、專業人士、學校及家庭共同合作,特別是在引進企業推動學界E-learning,在新的基礎上協助學校和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更有效處理學習差異,並鼓勵自主學習,促使教學更為多元和公平。
「疫」境讓我們更明白,教育並非單單的「教學和教書」的問題,而是更深層次「教人」的問題,我們深信各界齊心關顧學生,發揮優勢和創意,定能克服困難,幫助學生堅持學習,公平學習。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