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牛奶的女孩》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則伊索寓言。一天,一名農家小女孩頂着一桶牛奶到市集上賣。她邊走邊想:「這桶牛奶若能賣個好價錢,我就可以買很多雞蛋,孵出一大群小雞;小雞長大後就立即賣掉,用賺來的錢買件新衣服;穿上漂亮的新衣,就可以參加聖誕舞會了,一定能迷倒許多年輕人;當有人向我求婚時,我一定要搖頭拒絕,直到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出現……」想到此,她不由自主地搖了一下頭,頭上那桶牛奶應聲倒下,她的夢想也隨灑滿一地的牛奶瞬間化為烏有。
小時讀這個故事時,便覺得這個小女孩的舉動十分幼稚可笑,但最近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機使我意識到,在過去25年中,從國家、金融機構到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顛倒夢想,其實比這個愛做夢的小女孩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些發達的國家無中生有地「發明」出令人眼花撩亂的金融產品,自鳴得意地做着無本的買賣;金融機構無節制的利用金融槓杆,一元的產品,可以做成十元,甚至幾十元、上百元的生意規模,欣喜若狂地做着一本萬利的生意;金融業的精英們不負責任地推銷高風險投資,沾沾自喜地拿着豐厚的紅利獎金;普通民眾千方百計地從銀行貸款來買房、炒股、投資,心安理得地超額消費,做着繁榮盛世的美夢。虛假繁榮就這樣在社會各階層的顛倒夢想中逐漸建立起來,而且這個夢愈做愈美、愈做愈大。到大家從發財的美夢中驚醒時,金融風暴已席捲全球,人人自危,卻為時晚矣。
世間一切事物皆是因緣所生
從本質上講,紙幣、股票、金融產品只不過是一紙空文,本身的價值極小。只有當它恰如其分地反映物質財富增長的真實狀況時,才賦予它特定的價值。因此,社會繁榮的基石依然是社會所創造的財富,而非依靠發紙幣、炒股票和玩金融產品。依據佛教的緣起法,世間一切事物皆是因緣所生,世間的財富也不例外,主要來源於如下三方面:
- 大自然界的生產力:一年四季,春花秋實,土地給我們提供的五穀蔬果等豐盛的食物,大地蘊藏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寶藏;
- 眾人的努力:社會大眾通過辛勤勞動,所創造的財富;
- 技術革新﹕提高生產力,更有效地創造財富。由此可知,我們只有遠離顛倒夢想,腳踏實地地工作,創造更多財富,才能確保社會的真正繁榮及人生的安定。
原刊於《逆境中的從容》,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