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滬少深多,有何微言大義?

深圳創業板與上海主板估值相較如此懸殊,還能使如此之多的資金轉向,棄平就貴,完全是中國有關部門把股市當作一種工具,隨心所欲讓它時而慢牛、時而快牛、時而去槓桿、時而生財富而致的。滬市要慢牛,自然資金棄滬就深。
上周五下午二時許,一個深港通的流傳消息徹底改變上午載沉載浮的港股,恒生指數轉瞬之間從底位急升超過600點,彷彿又回到4月上旬波瀾壯闊的市況。特別引人注目的是A股並未配合港股的升勢,滬股急跌逾70點,以4,308點收市。
 
其實以成交額而論,港股全日成交不過1,378億而己,未及高峰期之半。細究每一區間的成交額,只是在二時至三時之間成交突然大增逾150億,且幾乎全為藍籌股。港股之受內地政策消息牽引於此可見一斑。
 
與推動港股作180度轉彎的傳言相關,又將對A股走勢帶來巨大影響的滬深資金流動近日出現引人注目的變化,值得詳加分析。那就是在北京政府通過減息強力啟動A牛半年後,深圳股市崔護重來,周四、周五連續兩天成交額超過上海股市。
 

深滬兩地成交  後映A股資金流向

 
深滬兩地股市的成交情況,包括成交基數和相對成交比例反映了A股市場資金流向,對滬深兩市強弱有着極大的影響。在推出滬港通之前的一年多時間,深市的成交額一直領先滬市,主要是因為在早前的市場規劃中兩市分工不同。滬市被定位為中國的首要金融中心,全力發展主板市場;深市則發展中小極和創業板。
 
中國投資者歷來以賭博投機的心態和策略看待股市投資,且以散户為主。這樣資金明顯偏好小市值,容易撬動的深市。當時兩市成交額大抵是六四之比。去年11月下旬A牛啟動後,滬市成交以十倍計急速上升,此後半年滬市蓋過深市突顯金融中心地位,泱泱王者之風。
 
A牛開始的最初階段,伴隨成交額的上升,滬股指數節節上升,一個月之間滬指上升700點,升幅接近三成。反而深市成交額雖有上升,唯不若滬市遠甚。深市最具代表性的創業板,早在去年3月19日己報1,485點,至1月7日A牛已啟動逾月,也只報1,586點。只有幾個百分點的進帳。可以說在這段時間A股市場資金一面倒流向滬股。
 
隨着中國政府要求慢牛並推出整肅兩融措施,引發「119慘案」,資金流向出現明顯轉變。深市成交額從去年12月只及滬市四成至六成,逐步提升至八成以上。創業板更是一飛衝天,在四個月內上升一倍。使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達到110倍以上,市帳率將近十倍。這比美國納斯達克在世紀初科網股泡沬最高潮時還厲害。與此相對應,上海主板平均市盈率在20倍上下。
 

部門旨意主宰股市發展

 
深圳創業板與上海主板估值相較如此懸殊,還能使如此之多的資金轉向,棄平就貴,完全是中國有關部門把股市當作一種工具,隨心所欲讓它時而慢牛、時而快牛、時而去槓桿、時而生財富而致的。滬市要慢牛,自然資金棄滬就深。
 
分析師為了給這種並不太理性的行為找到合理性的藉口,宣稱滬股代表舊經濟,深股代表新經濟,去故迎新非常合理,甚至認為上周最重要的股市新聞不是央行減息,而是總理訪問中關村,以此證明創業板值得增加投資。實際上創業板公司估值過高彰彰明甚,創業板公司盈利增長平均而言並不比主板高,而兩者市盈率相差五倍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資金滬轉深是與深港通即將推出相關聯的。這也突現了A股一直存在,並於牛市中不斷加碼的政策溢價和宣傳溢價的現象。
 
深滬資金流轉向是否會繼續下去,直到深港通正式推出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滬股應該會有較長的調整期。比如說象一月份的調整維持了將近兩個月。滬股調整最受影響的是內銀股。一方面盈利增長無復舊觀;另一方面本輪牛市跑輸其他板塊,投資者不欲繼續持有。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