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長心態展開「進優行動計劃」旅程

與其把今天視為我有生以來最年長的一天,我積極地以今天是我未來生命最年輕的一天。

退休後的生活安排

2008年筆者退休後,時間的安排大體如下;這十多年的生活可算是充實的,卻缺乏了上述對生命的感受。

退休那一年開始動筆,至201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現代學習和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一書。該書近74萬字,引用了800多份英文學報文章,這些論文都是以實證研究為主。2018年,分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觀想學習:古今中外名人終身學習的啟迪》和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學習觀:古今中外名人終身學習的啟迪》,都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普及版。

差不多參加了每一屆兩岸三地舉辦的「課程理論研討會」和兩岸四地的「學校改進研討會」。

三年前開始參加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主辦、田家炳基金會贊助的「甘肅省學校改進計劃」。

五年以來協助香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開設通識教育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

為灼見名家供稿,至今一共發表了50多篇文章。

筆者中文大學畢業後,在中小學工作了14年。到美國念博士時,寫了一篇討論「常新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的文章,1987年在《信報月刊》發表,指出「教育」和「工作」應該不斷地交替或同時實踐,生命不應只是「受學校教育」、「工作」和「退休」三個階段而已;可是,還沒有突破「退休」是「退」的負面的感覺,亦缺乏着眼於對整體人類生命的關懷。

參加「進優行動計劃」後的轉變

去年,筆者和一班來自不同行業、正步進另一階段黃金歲月的人士,共同經歷了一個為期九個月的「進優行動計劃」。這計劃包括大量活動的互動工作坊、了解多個本土社會創新項目的情況、到海外交流等,希望成為香港推動改寫「退休」一詞的先行實踐者。這計劃讓我們嘗試由「退休」轉為「進優」的心態,逐漸出現了如下的轉變:

閱讀《百歲人生》(The 100-Year Life)之後,知道延長了退休生活的時間後,我們一定要小心處理下列四種資產:

  1. 有形資產,包括存款、房屋等足以維持生活的條件;
  2. 生產資產,例如增加新的技能和知識足以令你產生另外的收入;
  3. 活力資產,包括健康、正面的心態和心靈、友誼、積極的家庭關係和夥伴關係;
  4. 轉型資產,對自我的認知、接觸不同網絡的能力和面對新挑戰的抉擇能力。

閱讀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嘗試較有系統地去思考對餘下生命的安排。

克服「固定心態」的限制。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Carol Dweck對下列影響「成長」,特別是成功與失敗的兩種心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認為自己的聰明才智、控制周遭世界的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是固定而無法改變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相信現在只是起點,總是會有改變和進步的空間。成功不一定由上天注定,能力和智慧可以經後天培養,失敗與挫折只是人生路上的片段經歷而已;失敗並不代表自己愚蠢,就算是天才也得經歷一番努力才能成功。才能是可以經由鍛鍊改變,把挫折視為挑戰,只有盡一切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參加了「進優行動計劃」後,當導師們去為職業訓練局教師、傷健人士等進行有關「成長心態」工作坊時,參加者便有機會去旁聽和作出不同程度的協助,通過多元的互動活動和遊戲,對了解「成長心態」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歷程。

從摒棄「退休專區」,到展望「跨世代村落」的成立。

我們都討厭種族隔離,但目前世界卻出現了大量年齡隔離的現象。退休人士大多數被迫選擇,或者希望住同一區域。富裕階層夢想進入像邁阿密著名的南部海灘一樣的退休天堂;經濟能力不好的只有入住環境不太理想的老人院或者獨居在劏房內。這模式的最大問題在於極端的社會隔離,不同經濟階層的退休人士亦不會住在同一區域,跟我們所提倡的共融社會背道而馳,加強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

「進優行動計劃」讓我們開始思考「跨世代村落」的成立,以減少年齡隔離的現象。

公益企業或可紓緩資本主義經濟矛盾

近幾年,香港和世界各地都出現很多矛盾和不安。有人分析其中原因之一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出現的問題。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找到可以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認證的公益企業(Certified Benefit Corporation)可能是其中一個可以紓緩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出現的問題。

「進優行動計劃」安排參加者訪問了13間台灣公益企業,包括銀行、律師行和會計師行,讓我們開始思考解決這個矛盾的相關問題。

其它

正確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和心靈的安頓是活力資產的重要元素。「進優行動計劃」每一個工作坊都為參加者增潤上述元素,亦安排了講座和閱讀活動以協助參加者去處理有形資產。參加者被稱為「共創者」,讓他們擁有一起探索創造這個計劃的感覺,可見發起人的用心。

小結

「進優行動計劃」從閱讀《百歲人生》一書開始,其後的工作坊都是為參加者處理四種資產,特別是對轉型資產的準備。計劃協助參加者克服「固定心態」的限制、建立「成長心態」以突破「退休」是「退」的負面的感覺,亦著眼於經濟制度和整體人類生命的關懷。

註:讀者如希望對本課題有進一步的認識,可參閱:謝家駒、李國華(2020 年2 月22 日)〈重新定義退休 投入進優之旅〉刊登在《信報》專欄「社創群英」。文章總結出個人、企業和政府為應對百歲人生社會,必須準備如下的五大轉變:1. 從「退休心態」到「進優心態」;2. 改變成無限可能的「多階段人生」;3. 「有形及無形資產的規劃」;4. 「過期牛奶」轉化為「陳年佳釀」;5. 摒棄「退休專屬俱樂部」。

黃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