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提早掀起中美爭霸戰

隨着疫情初步受控,北京隨即展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外交和宣傳攻勢,以對外間證明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優越性,以及封城等緊急措施對疫情遏制的作用,藉此提升中國的軟實力與體制的認受性。

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於國際局勢,特別是中美角力的影響,只可以用峰迴路轉來形容:美國一開始滿以為疫情已給予中國致命一擊,即使北京最初隱瞞疫情也未加苛責,但中國竟反過來憑着疫情最早在武漢爆發的「先發優勢」,在穩定疫情後立即轉守為攻,展開凌厲的外交和宣傳攻勢及信息戰,到處展示其抗疫成就和體系優勢。相反歐美各國卻連番失守,特朗普被疫情搞得焦頭爛額,中國乘勢對內對外宣稱病毒的源頭不一定在中國,甚至是美軍將病毒帶到武漢。此舉不僅令特朗普忍無可忍,亦開始意識到這不止是一場抗疫戰,更是一場關乎中美兩國國運的外交戰、科技戰、體系優越性之戰、全球影響力之戰──在疫情爆發後短短兩個月,中美競爭迅即變得白熱化,美國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被逼迎來一場決定天下誰屬的「天王山之戰」,形勢絲毫不容樂觀。

得世衛 得疫情制高點

儘管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與中國經常眉來眼去、互送高帽的行徑,的確是可笑無比,然而在這次疫情中不得不承認,哪一個國家能夠掌握世衛,便等於擁有一門利器與重要制高點──世衛為中國在疫情初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與迴旋空間,令外界對中國的抗疫工作刮目相看。後來日本也認識到世衛的「重要性」──在日本捐給世衛1.55億美元後,譚德塞隨即稱讚日本因應疫情的措施及安倍領導下的政府調度,最後連東京奧運竟也有可能如期舉行,堪稱神奇!

相比之下,屬右翼民粹主義者的特朗普蔑視國際組織,眼見今次疫情譚德塞不時發表具爭議的建議,又淪為中國棋子,所以在疫情爆發後,特朗普已狠削世衛一半撥款,但美國仍是撥款最多的國家(中國只排第三)。由此可見,美國撥款雖多,卻控制不了譚德塞,令美國的抗疫工作缺少了世衛的背書和掩護,令美國備受更大壓力。另一方面,中國這次成功騎劫世衛,實則上是戳中了右翼民粹主義國家自動放棄國際組織的盲點,甚至要害,令未來國際組織逐一落入中國掌握的威脅日增。

中國新一輪攻勢的模式

隨着疫情初步受控,北京隨即展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外交和宣傳攻勢,以對外間證明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優越性,以及封城等緊急措施對疫情遏制的作用,藉此提升中國的軟實力與體制的認受性。在展開這個大攻勢的同時,北京亦企圖藉此機會洗白「新疆模式」,指出在今次抗疫過程中,內地各省市社區與村落在極短時間完成社區封鎖和防控工作,與新疆模式的全面推廣與倡導不無關係。筆者將這種思路和模式稱為「環環相扣、連消帶打、一石二鳥」,本是中國戰略思想的基本。北京見此計大妙,便依樣畫葫蘆,在新一輪對美與對港的攻勢中重新運用。

眼見其外交和宣傳攻勢取得重大成功,北京於是食髓知味,試圖進一步減輕並轉移自己在疫情爆發與大流行中的責任:北京發現到「源頭不在中國論」的重要性與巨大效用之後,連忙「內銷轉出口」,藉着宣傳其抗疫成就,一併篡改病毒的傳播歷史,殊不知「美軍播毒論」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彈,也在不少地方觸發反效果。

事實上,北京也深知「源頭不在中國論」長遠很難站得住腳──就算源頭真的不在中國,但疫情從武漢爆發繼而肆虐全球,卻是不爭的事實,怎樣也抵賴不過。北京為了宣傳戰得以繼續推展,便踏出了驅逐美國媒體,並禁止他們在中國包括港澳從事記者工作這一步。

京測試美對港決心

表面上,中方驅逐美媒是針對美方在2月中將5家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所進行的反制及報復措施。然而中方在其聲明中卻圖窮匕見,暴露出其真正意圖,實則是反對針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以及擔心美媒炮製假新聞,影響北京的宣傳與信息戰。事實上,外界早就對中國公布的數字半信半疑,但是在目前必須向世界展示內地疫情完全受控、西方國家的疫情與抗疫工作一塌糊塗、中國已是流行病應對的全球領袖這些印象與主旋律,因此驅逐美媒既可給美國和美媒一個下馬威,又可來個殺雞儆猴,同時又令外媒對中國實際情況知得更少。

既然是「環環相扣、連消帶打、一石二鳥」,北京當然不會就此罷手,而想藉驅逐美媒在香港試試水溫:從美國近日對引用《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制裁香港官員和警員的消極態度也好,疫情惡化對特朗普政府的重大影響也好,北京都不難判斷美國現時根本無暇顧及香港事務,因此北京將驅逐美媒擴大到港澳地區,藉以測試美國有多大決心與中國對着幹──假如美國不堅持的話,即表示華府對香港不再在乎,北京便可更有恃無恐,壓縮一國兩制空間。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北京已開始有餘力騰出手處理香港事務,往後香港將承受更大壓力。

中國或遭民粹和美國夾擊

毫無疑問,目前中國的形勢遠比美國有利,並握有主動權,然而北京的「反污名化」行動已開始觸發反效果,在世界各地招來當地政壇和民眾強烈不滿,群起指摘中共試圖推卸責任。事實上,不止是特朗普,所有民選國家的候選人在今次疫情後幾乎都一定會打中國牌,否則難保勝算。加上全球正處於民粹時代,不難預料這些民粹政府與民眾會將矛頭指向中國,形成全球排華浪潮,甚至與美國結成反華陣線,令中國成為眾矢之的。更何況現在全球救市,量化寬鬆一波接一波,勢必進一步加劇2008年至今的政經問題,長遠只會令民粹力量更加壯大,對中國更不會手軟。所以即使中國藉這一輪外交和宣傳攻勢累積了很多聲望和資本,但充其量只可當作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將來這筆血債可能會被討還的,因此不宜過分托大。

在這突如其來的中美爭霸戰中,中國固然已享有領先優勢,但兩國均清楚,成功研發疫苗才是終極的致勝關鍵。序盤失利的美國更必須靠這個來翻身,恢復世人對美國領導全球的信心──中國的舉國體制固然已在今次疫情中顯示威力,但會否因此而喚醒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讓它重展曼哈頓計劃和「斯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的巨大能量?結果會在未來一年見分曉。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袁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