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去年,香港遭受嚴重的社會運動和中美貿易戰衝擊,經濟表現應聲驟跌。瞬間,新型冠狀病毒迅速淹城,在新歲伊始大規模爆發,令到整個社會和商業市場運作措手不及,人心動盪不堪。在狂風暴雨中,沒人可置身度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股接二連三的一再熔斷,標普500、道指和港股皆跌逾20%,全球經濟體系搖搖欲墜、百業蕭條。短時間內,同時出現灰犀牛和黑天鵝,其影響足以顛覆任何歷史經驗教訓。
面對嚴峻的經濟環境,香港商業銀行作為經濟體系的紐帶,隨着市場劇動將面臨經營上極大的危機,其自身發展、盈利能力和經營管理策略,與日後的生存、興衰息息相關。近年商業銀行的存貸息差日益嚴重收窄,而美國聯儲局一再減息的零利率政策和銀行間激烈的價格戰,導致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備受壓力,歐美銀行業的沒落,就是香港銀行業的前車之鑑。如何扭轉疫情中商業銀行的危機,充分面對及採取行動,獲得逆境增長的機會,可從如下方面思考。
一、肺疫中與客戶共渡時艱
未來市場存在看不見的不確定性,以及銀行經營隱藏的空前風險,該如何與企業共渡時艱,做好風險管控,將成為重要的課題。傳統說法,銀行落雨收傘,但以香港目前的經營環境,若以這樣「殺雞取卵」的粗放式處理,將會令到大家都沒有「好果子」吃。事實上,香港商業銀行經歷多次金融危機的洗禮,金融監管機構一系列的監督管理措施,以及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日趨嚴謹,並非是以往簡單的高槓桿借貸模式,而是更注重企業經營的歷史、管理、現金流、擔保抵押品素質、業務數據和企業業務前景等因素的評核。目前,雖然疫情嚴峻和經營環境複雜,但商業銀行仍可做好如下幾點,逆境重生。
首先,是理順渠道,強化銀行服務。疫情的肆虐,加速了銀行電子化服務的需求,而商業銀行自身統籌線上線下多渠道服務,不但保障了基本銀行服務和資訊系統的安全,同時亦強化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服務,並且引導客戶採用電子渠道辦理銀行業務,提升服務效率,並因應客戶的需求,提供更為便捷、安全的銀行服務體驗。
其次,突破疫境的貸款模式、強化企業支援。在信貸政策上,對於受疫情影響正常經營、資金周轉困難的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影響較大的零售業、餐飲業、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發展有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需要靈活調整企業還款安排,合理延後企業還息、還本期限,特別要積極配合政府中小企擔保貸款計劃,以及《施政報告》後,政府新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低息貸款計劃。
最後是加深與客戶紐帶關係。重視與客戶的長遠合作關係,是商業銀行的生存之道。
在不同的階段,設計不同的貼身銀行產品服務,陪伴客戶成長。特別在金融危機及疫情危難中,繼續支持企業發展,並推出一系列的協助企業持續經營的紓緩措施,與客戶共渡難關,其商業品牌必然會得到客戶的信任及認同。
二、銀行疫後營銷市場的出路
市場是與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息息相關的,只要有市場存在,銀行服務就應該出現。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進一步融合,香港的經濟地位和競爭力也會相應下降,特別是與經濟實體緊密聯繫的航運業、航空業、轉口貿易等,可能比大灣區一帶的城市超越;而且香港銀行業也會面對深圳、廣州等城市的競爭。同時,香港銀行業經營空間日趨飽和。因此,本地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出路和新的業務增長點,只能與時並進,尋找新機遇,進一步依託在大灣區的企業及提供多元化的銀行服務,其所產生的跨境業務互聯互通的成果,將更為顯著。
當然,香港作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系統最完善的城市,以及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仍然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境內集資市場的首選;同時,亦將繼續成為內地直接與國際實體經濟互動的主要投資渠道。
因此,香港金融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和提高盈利水平,就需要在大灣區尋求新的業務機遇,支持在灣區實體經營企業的業務發展,以鞏固其自身經營的生存空間,和內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存在感。同時,商業銀行作為經濟發展的媒介,其對企業的支持成效,亦會鞏固香港作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進一步與國際市場併軌,繼續扮演超級聯繫人和核心引擎的作用,並對中港兩地的共同發展,創造雙贏機會。
三、疫情消退的經濟形勢期望
隨着疫情逐漸好轉,內地為促進民生,推動生產和經濟發展,將會加快鬆綁貨幣政策,增加資金流動性,預期當疫情扭轉,內地經濟將會迅速回調上升。
雖然病毒無情,但總會有消退的一天。特別是製造業,中國作為最大的世界工廠和商品出口大國,將會急市場之所需,盡量恢復及釋放強大的生產力,有效地穩定和推動國際經濟的復甦。而內地經濟作為香港的大氣候,必然會影響香港小氣候的經濟走勢。因此期待香港商業銀行,隨着進一步融入內地經濟的發展,為日後的持續經營、共同分享更多內地經濟發展成果的機遇。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作者簡介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創會理事、大中華金融業人員總會創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