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後國民素質的復甦

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令人看到中國新一代的抗疫精神,只要保留下來,就是中華人的素質大甦醒,而不是大改善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力增加多倍,但國民素質仍被西方人詬病。出國人口由0到1.4億人,是前所未有,但部分人士的行為,卻被視為「土豪」和「蝗蟲」,令人傷心,但中國由農業社會,轉入工業社會,再至科技社會,步伐太快,教育趕不上,只能徐徐圖之,要有計劃。

中華文化的力量,卻又往往需要大衝擊,才能大爆發,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令人看到中國新一代的「家國情懷,不計生死,不計得失,不計名利,團結一致」,原來中華文化仍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這次抗疫精神,只要保留下來,就是中華人的素質大甦醒,而不是大改善了。

重拾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在清代部族統治而衰落,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全盤西化,放棄儒家精神,放棄家教,當時只有5億人口,如今14億人口,教育資源相對不足,最有效是靠家風,古時傳下來的「孔子家訓、顏之推家訓、司馬光家訓、曾國藩家訓」,全部入了茅坑,令人不知不曉。曾氏家書也曾風行一時,但欠了家國情懷,遠遠不及吳越王錢鏐的《錢氏家訓》,從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層面來教子弟,其書文字不多,句句精警,值得推介,「守身如玉,執法如山」,「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是隨便錄兩句。

錢穆論中華文化,教人如何「做人」,西方文化,教人如何做「公民」,「公民」守法守規,只要不違法,什麼都可以做,去到極端,就是遊走法律邊緣,但求訴訟過關,甚至修法以符合一己之私,立法有私心,是西方之弊,以追求自由人權的名,鼓勵競爭,製造大量失敗者,造成貧富懸殊,民心不憤。筆者在西方多年所見,不論普通市民,或者精英階層,素質都在下降,偏執自我優越者,更多不勝數,此「陰陽失位」也。

此次疫情中,遂見到西方偏執者,大呼中國無人權,實行污名化,更見甚不是。中國只能自行其是,相應不理。中國人素質,在培養中華文化中的如何做人,如何度過人生,如何處理名和利,如何尊重五倫,達到小康,再謀「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大同,西方的文化話語權最終止於其10%的世界人口。

此次疫情,世人可以看到初期地方官員的不是,可以引以為戒,到中華文化核心力量,一統江湖,世人即可見看「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中國效力、中國動員、中國愛心、中國能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見諸支援武漢的「逆行者」身上,「犧牲小我,顧全大局」就是中華素質。所以人民素質的改進,可以從人生(東方式)和生活(西方式)兩方面合併而行,隨着中國城市化,農民入城,追隨城市規則(西方式),自然改進,這是西方式,可師從日本的生活衛生和交通規則。

改變中國人過去的陋習

這次疫情更彰顯了下列準則。

一、食飯用公筷(西方人分而食之,無此問題);

二、勤洗手,少摸面;

三、生病時必戴口罩,為他人着想;

四、溜狗不留糞(西方大衰退),總之為他人着想,自己稍作犧牲,各家自掃門前雪,一定要戒掉。

五、個人健康之道,亦是事實。

中國人長大時欠缺正確訓練,父母很少注意,結果是,長大後,行不會行,站不會站,筷子不會正確使用,刷牙亦隨隨便便,養成日本醫生所謂習慣病,生活細節不知曉,宜有生活健康手冊一本。至於不吐痰,打噴嚏用紙巾掩住,都是最基本,而為「小農心態」所忽略,至於城市規劃,萬事排隊不打尖,守秩序,紅燈不過馬路,駕車讓行人,日本人盡量不給人麻煩,不搶購,這都是易犯的西方生活素質。公民守則而已,

至於人生部份,則是中華文化比較優秀,上文所提及的家風,由家長主導,《錢氏家訓》可作範本,看近年錢家子弟之盛,錢穆、錢學森、錢鍾書等等,其傳皆可看,如何「做人」是大事,科技時代太少敬畏,小農時代也有「舉頭三尺有神明」,儒家君子慎獨,錢穆勸學生要謙虛、憂患、謹慎,是「做人」的基本,中國人要重拾自信心和自負力,卻又不被人視為「趾高氣揚」,都要拿捏得好,這也是中庸之道,「不自用,集眾思」,中國人素質在抗疫之後,再大步跨上,是為禱。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