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鐵、核電板塊看中港股市

高鐵與核電是近期中港股市極之熱門的板塊。可以說其所以成為熱門炒作板塊,源於中國政府的政策取向,與中國股市唯政府馬首是瞻的所謂政策市特色。大部分中國股民以政策作為估值標準,作出投資決定,一哄而上把有關股份炒高再炒高。
復活節後捲起的,我在本欄稱之為「季初效應」的港股多年難得一見的大巨浪正逐步平伏,在水漲船高之後進入上落市。本欄之前四篇文章所勾勒的季初巨浪景象基本上與過去一個月的市場趨勢相吻合。即北水基本只是虛張聲勢,爭奪定價權云云根本不合金融市場遊資追逐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巨浪更多地乃因季初歐美全球配置資產調整在港比例及投資組合所引致,必隨季初調整的完成而趨於平淡。
 

季初效應的大巨浪

 
當然機構投資者改變香港的資產配置一個重要原因是A牛愈來愈牛,從而使這些機構投資者見獵心喜。但是A股根本是一個與歐美投資機構所熱悉市場完全不同的股市。A股牛市的英雄是中國政府與無數的大媽大叔。A股的估值系統由政策決定,受政府需要而初一十五不一樣,愈多的歐美資金進入港股,中港股市估值差異所帶來的AH差價愈難平伏。以中港近期的火爆市場看,這種差異最典型者莫過於高鐵核電板塊在兩個市場的迥異表現。
 
高鐵與核電是近期中港股市極之熱門的板塊。可以說其所以成為熱門炒作板塊,源於中國政府的政策取向,與中國股市唯政府馬首是瞻的所謂政策市特色。大部分中國股民以政策作為估值標準,作出投資決定,一哄而上把有關股份炒高再炒高。
 

極力外銷的高鐵技術

 
高鐵被稱為中國政府首腦的名片。每逢外訪例必向到訪國推銷。近年中國經濟陷入低潮,中國當局提出「一帶一路」意圖以高鐵出口,一方面推動「一帶一路」構想的落實;一方面通過大型設備的出口,緩解產能過剩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因為「一帶一路」是中國最高領導人親自推動的項目,被提到國家戰略的極高層次,賦以最優先的國家重點。這樣黨媒反覆宣傳,達到家喻戶曉,全國人民都知道政府志在必得,不管花多少金錢都要讓它成功。而中國傳媒向來只有一種聲音,不會有人出來唱反調。而宣傳中不免把中國高鐵的優勢吹得天花亂墜,使國人以為全世界只此一家,彷彿全球莫非中土,全由中國鐵路部門策劃,愛鋪多長的高鐵就鋪多長。再加上國內經濟下行,增加基建投資是中國政府穩經濟的重要手段。政府一再追加鐵路投資,這樣有關高鐵的公司從機車製造到鐵路基建率皆飛升。最典型是中國南車(1766)連續多天升停。
 
其實中國高鐵在世界上屬後來者。在劉志軍2003年擔任鐵道部長之前,中國曾銳意發展自己的高鐵,當年有被稱為「中華之星」的高鐵立項。但搞了多年未見成功。劉出任部長後把「中華之星」下馬。花錢買了日本、法國和德國的技術,共冶一爐成就了中國的高鐵。因為中國目前所實行的制度加上人口多有利於高鐵的發展,高鐵里程迅速增長。
 
過去幾年高鐵相關公司生意滔滔,盈利持續增長。本來這類公司股價已反映了這些正面因素。實際上中國最需要高鐵連接的經濟繁榮區域多已建成高鐵。國內高鐵的建造即使不說高潮已過,恐怕也很接近的了。總之國內的高鐵需求增長是可以預測的了。至於國外的高鐵需求,比之國內複雜得多,不可能像國內般由政府發出批文,國有的中鐵、中鐵建等負責建設,南車北車(合併後叫中車)進行車輛製造。一方面國外高鐵有競爭;另一方面國外經營環境複雜,中國有關企業曾付出不少學費,有些以巨額虧蝕收場,這種情況在國內是少見的。由於香港投資者更客觀地衡量高鐵相關公司的價值,不會有A股因政策與宣傳產生的溢價,在A股以南車為代表的高鐵股一再升停板的時候,香港相同權益的H股只作極有限度的追隨,而任由差價大幅擴大。
 

核電亦大行其道

 
核電相關股份包括發電設備製造企業如上海電氣(2727)與發電企業如中廣核(1816)因為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設備取得批文而炒得熱火朝天。內地投資者憑着黨媒的宣傳相信,中國的核電不僅將在中國大行其道,也將佔領世界核電市場。因而相關股份前景無限,股價相對大市市盈率產生巨大溢價。
 
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導的香港股市對核電板塊相對冷靜,基本上只反映中國重啟日本地震帶來福島核事故中斷的核電計劃。(其實有關重啟核電計劃已在市場流傳多時,股價也早己上升不少。)而拒絕作更多的想像,因之諸如上電H股相對A股折讓超過六成。
 
其實核電應否大力發展見仁見智。在世界很多地方尤其是先進經濟體,民眾對核電相當抗拒。中國大力拓展核電與世界潮流並不合拍,也未必受國內民眾歡迎。國內尤其東部經濟發達地方核電立項受到質疑時有所聞。而中國第三代核電設備華龍一號只在試驗運作階段,中國早期核電幾乎全部引自法美等國,能否一下子躍升為世界翹楚,大量出口也實在需要大媽大叔的想像力始可臻此。
 
下面是高鐵、核電板塊主要熱炒股份AH差價幅度及近期從高位下跌的幅度:
 
注:A股價格已申算為港元。南車因與北車合併而停牌,大部分時間南車H股較A股折讓六成上下。
注:A股價格已申算為港元。南車因與北車合併而停牌,大部分時間南車H股較A股折讓六成上下。
 
總之,A股因傳媒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出現只有一種聲音的市場傳訊,往往使估值評價系統出現政策溢價與宣傳溢價。香港則傳媒多元,更能反映股份的真實價值,因而AH股差價不容易被燙平。同時高鐵、核電之類股份有炒過頭之嫌,從高位已大幅回落,為數不少的資金己被綁住,對大市而言是消耗了購買力,不是好事。

駱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