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是持久戰

既然我們知道這場抗疫是持久戰,我們便要積極考慮一些應變策略,不能總是天天「閉關自守」,這樣下去,家長小孩的身心也變得不健康。

早前教育局公布全港學校進一步延長停課至4月20日,換言之,學校不會在4月20日前復課,但是否在4月20日後能夠復課,現在仍難以預測。

相信收到這個訊息,最大反應莫過於家長們,因為他們在過去幾星期已經肩負起大部分老師的角色,除了督促他們子女的線上功課外,還要在本來上學的時間看管這些困在家裏的學生,這份突如其來的加班工作,責任不止重大,壓力也不小。試想,一些家庭如果沒有外傭或外傭仍未能返港的時候,每天24小時都要照顧家中的小朋友,而小朋友如果經常困在家中,特別是在疫情仍未完全受控下,很多家長都不太願意讓其小朋友外出,小朋友在這種連日受困的環境下情緒也較低落。此外,跟家長相處的時間長了,摩擦也可能增加,例如家長不滿意子女打機太多,或花在電子屏幕的時間太長,但小朋友覺得不用上學,時間多了,在家中又沒有其他娛樂,便只好在手機遊戲中尋求娛樂或跟朋友聊天。

家長輪流充當活動督導

事實上,延長停課時間的確增加家長的工作和壓力,而且,這不是1、2 星期的停課,由現在到4月20日,有7 至8 個星期,萬一4月20日後又再繼續停課,家長和學生所受的影響豈不是更大。既然我們知道這場抗疫是持久戰,我們便要積極考慮一些應變策略,不能總是天天「閉關自守」,這樣下去,家長小孩的身心也變得不健康。就以保持小朋友的運動和社交活動為例,家長們可以自發互助,輪流充當活動督導,組織幾位小朋友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一些體育或體能活動,一星期最好有3至5次,在輪流組織和看管下,父母也可以有機會舒口氣。

原刊於《香港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