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9日
在《唐山大兄》公映後約一個月,在香港接受加拿大國家電視台(CBC)節目主持人、名作家皮雅波頓(Pierre Berton)的英語專訪,這是李小龍一生中唯一保存良好的訪談錄像(另外還有其他一、兩個電話錄音)。波頓是加國德高望重的歷史學者和作家,他以一個文化人的角度去做此專訪,而識貨的李小龍,亦以得體的態度回應。這個專訪,又再次生動地說明,李懂得利用電視去宣傳自己,在半小時的問答中,他花了大部分時間重申他似是而非、但當年在西方極為時尚的武術「哲理」,例如有關水的理論,而他亦一貫地無說明原出處,波頓亦有禮貌地無對此窮追猛打。
訪談中,李有對華人在荷李活所受不公待遇作答,他持平地道出荷李活在商言商的苦衷,而當時他仍需與華納保持良好關係。筆者認為,李小龍或許偶有怨言,但他決不是天真無邪,種族考慮,既是短處但亦可供利用,細看他選「沙包」演員時,便是一大堆「鬼佬」和日本人,更不會吝嗇讓蓮達和子女,在各種公開場合做生招牌,他又怎能不理會大部分華人顧客的喜好?
1971年12月16日
致函華納總裁,商討協和(Concord,李小龍與鄒文懷私人合伙公司,將於是月29日正式註冊成立)未來作品在美國的發行事宜。自此,李與嘉禾的合約關係告終,與鄒為合伙人的關係開始。信中刻意提及奇連伊士活的《獨行俠連環奪命槍》,言之意下,提醒華納前車可鑒。
當時,華納剛拍峻《辣手神探奪命槍》(Dirty Harry),並準備在一個星期後(聖誕節檔期)公映,這是伊士活繼《獨行俠》系列後又一重要里程碑,並開始他與華納往後十七年《辣手神探》系列的長期關係。《辣》片是1971年度美國第四最賣座、亦是該年度華納自己最賣座電影,更開創了一個新派警匪片的潮流。遷港後的李小龍,對荷李活和華納的動向,仍瞭如指掌。
1972年1月
致函邵漢生,多謝「邵伯伯」送給他的精武體育會金禧紀念冊,並道歉未能應邀出席新加坡全國國術總會的比賽大會,望邵代他向星洲各大佬致歉。月初至月中,蓮達與子女、鄒文懷、李小龍分批赴美,李準備賣掉在洛杉磯的房子、車子和其他不動產。
1972年2月
《精武門》拍峻並趕工完成後期工作。同月17日農曆大年初三(赤口日),李小龍「專程」到太子道羅維寓所拜年。同月21日,美國尼克遜總統作七日歷史性訪華之旅,一股新的「中國熱」正在全球升温。在尼克遜踏足中國的翌日,華納出品的《功夫》電視單元劇在美國公映,收視率高且獲好評,電視片集要在八個月後才正式啓播,這說明當時華納和ABC電視台,對這美國觀眾從未見過的新片種(牛仔與功夫),仍持觀望態度,要待試播成功後,才乘勝追擊拍片集。
1972年3月22日
《精武門》正式公映,比半年前的《唐山大兄》更賣座和更轟動。不少英文文獻,對李小龍電影在香港公映時的觀眾反應熱烈,都有言過其實的描繪,如瘋狂地喝采、起立和不斷地鼓掌,而後來的中文文獻(尤其是大陸的),亦以訛傳訛地照抄,與筆者的親身經歷大相逕庭。當時,香港觀眾已有近半個世紀的睇電影經驗,稍有學識的,都決不會當電影是現實,而華人性格較為保守,《歡樂今宵》式的冷漠掌聲、應笑不笑、鏡頭下觀眾多呆若木雞是常態,筆者只在「東亞病夫」食紙、和「華人與狗」告示牌被打碎两幕中,聽到零碎且短暫的掌聲。
估計絕大部分英文文獻的作者,並非當年香港戲院的觀眾,他們如斯的寫法,其實只是洋人對華人仇日/仇外心態的一竹篙投射,當年華人普遍仇日是事實,但李小龍是在演戲,一般香港人是分得出的。筆者認為,《精武門》是李所有功夫片中最有「電影味」的一齣,有一個好故事、好劇本,人物性格突出,而動作處理亦遠勝《唐山大兄》。
同日,李小龍致函華納總裁宣布《精武門》的「勝利」。蓮達在她書作中指出(另一權威傳記書作亦言),李小龍在《精武門》成功上映後,曾公開向傳媒宣稱《唐》和《精》兩片應如《獨行俠》般,將會為他帶來奇連伊士活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