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訪法住學會,選購了《黎斯華文集》六本書的其中三本。許多人都不知道黎小姐是何許人士,所以都會錯過閲讀她的文章。
黎斯華是霍韜晦教授最得意的門生,1987年,她大學一畢業便遇上霍師,隨即加入法住,不覺間和老師打拼20多年;法住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後的一份工。法住是在香港推動中國文化的一支孤軍,作戰了30多年,勞碌艱苦的經營侵蝕了黎的健康,2011 年,黎總導師便因癌病去世,令人非常惋惜,她生命只有短短50年的短暫,但她的精神長存。
霍師曾說:失去斯華如同斷他兩臂。老師也在2018年與世長辭,我們一班同學和會友都會明白霍師是積勞成疾,我認為他如諸葛孔明一様,「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為了守住中國的傳統優良文化,披荊斬棘30多年,每次想起老師都會肅然起敬,不勝感動。我一生人有幸遇良師,才使我明白生命的秘密和做人的意義。
霍老師的書,我大概已看了一大部分,那些在《法燈》刊登的文章,那一本本法住出版者出的專書我都看完了,現在老師已逝,已沒有機會看他的新作,甚感失落;再沒有機會聽他的説話,睹他的風釆更是遺憾。
重溫中國讀書人的風骨
黎老師的文章其實和霍老師的文字是一脈相承的,她寫岳飛,寫文天祥,寫林則徐,能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家國情懷,什麼是大義凜然,什麼是仁義…….
霍老師是唐君毅先生的得意弟子,孔門之教,由孔子、孟子、韓愈、五宋五子、朱熹、陸九淵、王陽明、明末清初諸位先生,到百日維新的譚嗣同,再到新儒家的諸位先賢熊十力、第二代…… 但歷代的讀書人為國為民做了什麼呢?或者就是承傳了中國優良的「仁」和「德」的人文精神。
讀黎老師的文章,令我重溫中國讀書人的風骨,以史為鑒,中國人的史觀不是用數據分析而成的,而是用血和精神所鑄造而成,寫入史冊,永垂不朽。
文天祥寧死不屈,不受榮華富貴所動,忽必烈用了三年時間亦不能把他招降,最後還是把他殺掉。文天祥從容就義,死後留下遺書在腰間,寫了什麼,你自己去看看,你或會知道生命的秘密,為什麼有人輕於鴻毛,有人卻重於泰山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