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趁假期之便讀了稻盛和夫自傳。稻盛和夫生於日本鹿兒島,成長於二戰年代,自幼家貧,勉強完成大學。經過努力奮鬥,創立兩間世界500強企業:京瓷集團及KDDI。後來更加於78歲高齡,以外行人身份不受薪接受日本政府臨危受命,拯救瀕臨破產清盤的日本航空。兩年後把它轉虧為盈,更成為當時全世界盈利最高的航空公司。稻盛先生曾於65歲出家,寺院主持卻建議他再入世回歸奉獻社會。稻盛先生將大部分資產注入慈善機構創立「京都獎」。京都獎靈感來自諾貝爾獎,每年頒發巨額獎金給世界不同領域的出類拔萃表表者,藉以鼓勵創意及獎勵默默耕耘的傑出成就者。稻盛先生完美演繹「求財有道,散財更加有道」。
稻盛先生曾於世界各地設立「盛和塾」,無私對中小企業家傾囊相授,分享成功秘訣。他認為長時間成功的企業必定有一套經營哲學,而他的經營哲學就是六項精進:
- 積善行,思利他
- 天天反省
- 謙虛戒驕
-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 活着就要感謝
-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這六項精進其實跟佛教的「六度波羅蜜」不謀而合。波羅蜜為印度梵語,意即渡入彼岸的法門,而六度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般若。
- 積善行,思利他:累積善行,時常想如何可幫助利益他人,其實就是「布施」。布施的大前提就是要有利他心;
- 天天反省:每天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自我反省有錯則改,就是「持戒」;
- 謙虛戒驕:唯有謙虛放下自我,才能「忍辱」。驕傲我慢的心一出,不但不能忍辱,反而自取其辱;
-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鍥而不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就是「精進」;
-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感性的煩惱可比喻為佛教唯識51心所的「根本煩惱」,普遍來說就是負面的情緒。如情緒主導決策,經營就會不善,甚至令下屬無所適從。如何才能減少甚至沒有感性的煩惱,不會心隨境轉?「禪定」就能把心定下來,紓緩情緒,回歸理性分析;
- 活着就要感謝:能夠明白世間萬物都是因緣生因緣滅,才能明白一切的發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更能感悟到一切的發生都是此時此刻最好的安排。能夠懷着感謝喜悅的心活在當下,才是「般若」,才是無上智慧。
把雲霧撥開,回歸自性
稻盛先生當要做重大抉擇時,他會回歸初心,反問自己:「作為人,何謂正確?」來作決定。看似主觀感性,實質把雲霧撥開,回歸自性。
六祖壇經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六項精進即是六度波羅蜜,六度波羅蜜即是六項精進。
原刊於《溫暖人間》,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作者簡介
袁志光於 1990 年加入第一太平戴維斯。憑藉豐富的經驗及傑出的領導能力,他於 2016 年晉升成為董事總經理。
袁先生持有西安大略大學理學士學位及毅偉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Richard Ivey, EMBA)。他於 2013 年成為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及於 2019 年取得香港大學佛學碩士學位。
袁先生亦為《經濟日報》及《溫暖人間》佛教雙周刊業餘寫作,以專業觀點分享樓市心得及以佛學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