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大陸的開放與改革一直持續進行中,雖然有時候忽左忽右跳搖擺舞,但總算是退一步進二步,持續進步中。前半期的改革開放,香港一直是半個引路師,香港贏得北京的掌聲和鮮花,香港人在大陸也高調發悶財,賺得盆滿缽滿。因而,雙方對兩制的理解和堅守,都基於一般性對資本主義也即市場自由主義的肯定。大陸在承認「兩制」差異存在的同時,其實是在內地努力推行市場經濟,以實現「兩制」在經濟上的磨合。
兩制之間的磨合
香港在回歸後,特別是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後,香港人雖慢慢感知到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後知後覺發現香港的經濟優勢逐漸喪失。但,直到現在仍為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是香港社會在現代社會管理系統上,有嚴密法制保護下的個人充分自由。香港人珍惜這種自由,並且很多人不同程度上擔憂北京方面逐步而隨時會改變香港這種法治和自由。英國人統治時期,大部分香港人麻木而自覺地接受倫敦的殖民和統治。他們放心地在米字旗、獅虎旗下「自由」生活。英國人走了,英國人「出賣」了香港,相當部分的民眾和政治人物認為大陸不可信任。香港人必須有完全由香港人管理控制的政府,這個政府可以向北京說「NO」,香港人才放心「兩制」下的香港一方的制度可以永遠與大陸一方的制度隔離、疏離。
北京對這些有廣泛代表性的香港基本民意非常清楚。但是,北京堅定地相信廣大的香港同胞都承認並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是承認「一國」大前提的;同時也堅決地為維護香港穩定,認為香港政府和特首必須愛國愛港,才不使香港淪為反共反大陸的外國勢力基地。北京方面解釋說:(1)我們一貫執行維護一國兩制;(2)我們欣賞並尊重香港的法治與法制;(3)英國100多年沒有給港人民主和普選權,我們已經給了一部分,並逐步繼續擴大民主,直至最終在可控情況下讓香港全面直選,特區首長先由提名委員會篩選挑出正式候選人,然後500萬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出;(4)至於何時才不設門檻全面直選普選,可在第一步成功之後……。
「否決政改提案,What is Next?」
泛民派不同意了,他們認為香港的政改不是進步,他們寧可不要一人一票普選,不要「假民主」,而寧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一步。泛民的口號很簡單而動聽:(1)真民主;(2)國際標準;(3)抗爭到底。據最近的民意調查推測,如果1/3的市民堅決支持否決政改方案,人數也大約160萬人。如果泛民派的立法會議員全部頂住團結一致投反對票,這次政改就會流產,而未來5年、10年的特首又不是經一人一票普選產生,因而缺乏廣泛民意的認知和支持,將是弱勢政府。加上議員隨意「拉布」,香港的管治將有更大的危機。
香港究竟要往哪裏走,鄭赤琰教授在《信報》上直呼:「否決政改提案,What is Next?」。曾俊華司長憂心忡忡說,如果政改方案失敗,即是香港由盛轉衰的表徵。
如果以靜止的觀點,以香港的角度看這一次政改,確實無法令人樂觀。即使泛民派有若干人改變態度,立法會在7月初能夠以2/3以上票數通過政改,投反對票的泛民議員和沒有投票資格的更多泛民派,以及激進的青年學生和街頭反對派,都很可能對抗加劇,反對升級,使香港永無寧日。當然,我們所以樂觀的看待香港和中國的未來,是因為中國已經克服了內部的大危機,以習近平為首的新執政者已經掌握了大局,正確的決定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其實,只要中國繼續改革,按照習近平「一個夢想、四個策略,打造現代民主法治國家治理系統」的治國理念,就會真正實現「中國好,香港會更好」。因為,在一國兩制的這對矛盾體,大陸肯定是影響決定大局的主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都良性改善發展,它對港人就不是洪水野獸。
大陸改革不是空喊口號
香港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當然包括泛民派人士,必須站在民族的大立場,站到關注國家未來發展的高度來考慮香港問題。據說習近平上任後在一次會議上表示:「2013年的中共和1948年的國民黨情況相似,如果不徹底改革,將失去人心,失去江山。」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最大的功績在於13億人解決了溫飽問題,在世界建立了強國的地位,那麼它最大的失敗就是尚未建立為全社會所接受的價值道德體系。由於踐踏法治和藐視人權、全民腐敗,道德喪失,導致很多人把自己放在政府的對立面——逢政府官員必反,認為國家政策和自己無關。胡溫新政以後,特別是習近平上台兩年來,這種情況已經有了根本性的扭轉和改變。習近平已經表示並表現他走民主、法治、市場經濟的道路,強軍但不和美俄爭霸,重視國家安全,對中國的戰略性核心利益一點也不退讓。
中國大陸現在逐步實施民主已經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從大處着眼小處入手。反對封建官本位意識,強化人民的公民意識就是真正民主的開始。習近平要吃慶豐包子不是為了作秀,真正意圖是要表明國家主席也要成為老百姓一員。另外,大陸社會,大家也清楚原來「司法腐敗是最大的腐敗,是造成社會動盪的主要根源,法治必須保護百姓的幸福生活,保證公平正義」。目前,對周永康集團及政法系統的穩健而有力的清洗整頓,就是為了此目的,絕對不是美國之音中文電視節目和香港某些媒體認為的政治派別鬥爭和清洗,是習近平一派為鞏固自己權力的肅反。
習近平取各國領袖所長
據新華社2月17日報道,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某研討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博訊駐北京記者採訪報道轉述某智囊的話:這標誌着中共從一個革命黨演化為一個具有民主法治觀念、具有現代政府管治理念的執政黨。他還形象描述:習近平具有列根勇於改革的決心,普京維護國家主權的民族獨立勇氣,他會學習李光耀對新加坡長治久安的經驗,也向蔣經國和台灣學習走向開放社會的經驗,並向南非學習社會和解,跨越仇恨的寬容政策的精神。習近平和中共新班子想向這方面努力,不等於他們已經順利完成,黨內軍內的危險人物和利益集團尚需時日解決,一切僅是新的開始。只有抱着理解與期待態度,香港的知識分子和愛國的民主人士,支持國內的改革才能為中國的歷史進步做應有的貢獻。
香港現在與今後的社會政治制度,也有可能成為日後大陸未來政改的參照系。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默默耕耘的香港法學家和其他學者。陳弘毅教授在香港法學界,可能是對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有最好修養的學者。我反覆拜讀他原發表於《中國法律評論》創刊號(2014年3月),後又在灼見名家傳媒發表的《由張君勵生平看儒家與憲政》長篇文章,拍案叫好。長期以來,張君勵先生所謂在中國現代文學思想史的地位,不過是20世紀初那場有名的科學與玄學論戰中,站在胡適與陳獨秀這批《新青年》主張西化知識份子的對立面,作為靶子的「玄學鬼」。其實正如陳弘毅所言,他「是20世紀在中國力倡憲政的少數思想家和政治家之一」,他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事蹟可算是現代中國憲政史和文化思想史的縮影」。
新儒家四君子之一張君勵
根據陳弘毅教授的分析歸納,張君勵先生有如下特別之處:(1)學貫中西,既是清末秀才,翰林院庶起士,又留學日本、德國,獲政治學博士。(2)既學術研究,又有政治實踐,為反對袁世凱稱帝,估計德國將在歐戰失敗,主張中國對德宣戰;創立中國國家社會黨,提倡民主政治和國家社會主義;代表中國政府到美國簽署《聯合國憲章》;參加1946年國共雙方參與的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和平建國和實施民主憲政。(3)1921年翻譯蘇聯第一部憲法和戰後德國魏瑪憲法;1922年與章太炎一起接受上海國是會議委託起草《國憲草案》,而對1923年的《中華民國憲法》內容有相當影響;1946年參與《憲法草案》修改12原則,其出發點是建立更民主、更符合權力分立和制衡原則,更保證政府向人民負責的政治體制,調和折衷孫中山和國民黨主權憲法思想和西方民主憲政思想;接着進一步參與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起草,被稱之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4)因一貫政治主場,先後不被共產黨和國民黨所容,被迫脫離民主同盟陣營;1949年後,流亡海外,仍安貧樂道,堅持對台灣國民黨政府一黨專政的批評。(5)年輕專門師承德國著名哲學家R.C.Eucken,但卻是與牟宗三、徐復觀、唐君毅並稱新儒家四君子,發表《中國文化憲言》,表達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熱誠與堅持。
陳弘毅教授在總結反思張君勵先生歷史遺產時認為:(1)「現代中國應該借鑒西方政治現代化的經驗,走民主憲政的道路」,但「絕不意味在文化上中國應該全盤西化」。(2)「我們可以從儒家的觀點出發,去提倡憲政;憲政可有助實現儒家的理念和信仰,包括儒家的民本思想、人文主義、仁民愛物精神和理性態度」。(3)今天的知識分子,「完全可以和應該同社會主義者、自由主義者、人文主義者以至各大宗教的信徒等各方人士合作,就像張君勵先生在1946年『舊政協』 裏同國民黨、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人士合作一樣,為現代中國的新政治秩序——亦即是憲政秩序——的建設而攜手同行。」
我認為,所有港大法學院的教授講師和學生,所有香港律師公會和大律師公會的會員,所有參與香港政改思考辯論的政治人物、學生和社會人士,都必須拿出半個小時認真研讀陳弘毅教授這篇好文章。從張君勵到陳弘毅,我們認識了真正有現代憲政思想的學者,他們是真正愛國的知識分子,是現代儒生。
香港政改將被世人所記
日本去年發表的《東亞戰略概觀二〇一四》在有關中國的專題是以「前途多難的習李體制」為主基調,以及對中國政治、外交、軍事的不穩定性做分析。今年4月10日發表的《東亞戰略概觀二〇一五》突出強調了《習近平政權積極的內外政策》,報告從反腐、強軍、積極主動外交,強化核心利益做了新的分析。前幾年,日本所以敢在中國人民的心靈傷疤紮刀,就是看透中國內部的落後和混亂。現在笑裏藏刀,不敢輕視中國的新改革,說明中國的進步變化迫使它改變策略。從這一角度考慮問題,習近平不得不整黨治軍,加強管理,改善管理。一旦將來局面穩定,北京當局肯定可以從容從善如流,從一黨執政民主法治,過渡到真正的憲政。到了那時,一國兩制的融合和磨合,就可以順理成章。
歸納來說,香港的政改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不但有利於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而且使大陸與香港的「兩制」可以長期良好共存,更有利於「兩制」消除疏離對立,逐漸融合成有中國特色,又融化社會主義平等觀念,符合西方普世價值的「一制」。如果30年後,一國兩制已經融合成一國一制,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台灣都一起真正實現民主憲政,歷史會記住700萬香港人,記住香港知識分子,記住愛國泛民人士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