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辛苦」為「幸福」

祝福的好話延續下來,所以慈濟人不說「辛苦」而說「幸福」,這也是我常說的「能做就是福」。

日常生活中,有時看到人斤斤計較,還理直氣壯地說:「你不讓我,我為什麼要讓你?」為了爭一口氣,而爭執不休,是多麼痛苦的事。

曾有位年輕小姐為了工作心煩不已,滿腹委屈地向我哭訴:「我很盡心工作,別人不做的事,我都願意做,而且再辛苦,我都可以忍受;但是賣力的結果,不但沒有得到稱讚,還被嫌棄做得不好,這口氣我實在嚥不下!」

她淚如雨下,我向她解釋「忍」的功夫:「妳目前只是『忍』而已,還未到『呑下』的地步;不僅要吞下,還要能『消化』,才是眞功夫。」

一般的忍耐就如石頭壓住種子,其實種子仍在,只是一時長不出來;所以不僅要能「忍」,還要眞正吞下、消化,才能消弭怨氣,進而吸收養分。諸如他人一時無心講了難聽的話,自己卻「有意」聽進,無法善解消化,這句話就會原樣存在心中,不斷地傷害自己。

她聽了這些話,淚珠還掛在眼眶,卻露出燦爛的眼神,說:「我懂了,因為我自尊心太重,聽別人嫌一句不好,自己就受不了,總覺得同事都對不起我,所以容易起煩惱。」

「不要對我們說『辛苦』,要說『幸福』」

人常因自尊心作祟,做得好就希望得到讚美;做不好就會產生自卑心,甚至因自卑而轉為傲慢的態度。因此我們無論身處任何環境,應常常自省:是否自尊心太強?平常做事要隨分隨力,盡心力完成,做完後才能心安理得;即使結果未必盡如人意,也不會心生憂惱。

精舍有位志工,老人家退休後,因為他太太是慈濟委員的因緣,他無論颳風下雨、春秋寒暑,多年如一日到精舍做志工,做得滿心歡喜。

他表示慈濟志業是他生命中的一條軌道,即使每天只是做些簡單的抄寫工作,都不覺得厭煩,再辛苦都會感到幸福。

建設大林慈濟醫院之初,一天中午走進工地,看到一位先生在搬模板,我和他打個招呼,說:「中午了你還在工作,辛苦了。」

這位先生友善、和氣地雙手合掌,對我說:「師父,不要對我們說『辛苦』,要說『幸福』。」

我問他:「為什麼要說『幸福』?你們眞的很辛苦。」

他說:「因為師姊都對我們說『幸福』。」

我順着他的意說:「好,幸福。」其實一時之間並不明白其中道理。

「能做就是福」

後來慈濟人與我分享,有位捐贈土地的老先生發願煮青草茶和大眾結緣,每天凌晨三點起來煮茶,若是天氣熱時,會先將茶冰好;天氣冷時,就準備熱茶。慈濟人幫忙分裝成一瓶瓶茶水,等工人上工時,請他們帶着工作方便解渴。

工人下了工,慈濟人還在大門口感恩他們一天的辛勞,鞠躬說:「今天辛苦了。」

有一次,有位先生直率地說:「眞的很辛苦,做得快要死了。」

慈濟人反應很快,問他:「你知道正在蓋的是什麼嗎?」

他說:「醫院。」

慈濟人又問:「蓋醫院要做什麼?」

「要救人。」

慈濟人說:「是啊,救人就是福。其實你們很幸福,因為匯聚全球慈濟人的愛與祝福,為地方蓋醫院,能有因緣可以出力,等於也參與救人的工作,這是你們的福。」

這位先生說:「聽起來很有道理,既然是這樣,就不要對我們說『辛苦』,應該改說『幸福』。」

慈濟人說:「對,現在開始,看到你們就要祝福你們『幸福』,身體健康。」

他也很高興地說:「你們說『幸福』,我就回答『美滿』。」

這句祝福的好話延續下來,所以慈濟人不說「辛苦」而說「幸福」,這也是我常說的「能做就是福」。

原刊於《人生經濟學──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釋證嚴